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综合资讯
心系“450”情牵黄土地
时间:2009-10-23 08:34:3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过客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赴新乡延津“450
行动计划”活动纪实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深入农村、深入农民、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努力学习、奋发成才、建功立业。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结合河南省委、省政府夺取秋粮丰收“450行动计划”和河南省粮食高产青年竞赛活动,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发挥专业优势,组建了赴新乡延津“450行动计划”服务团。通过举办农业知识培训班、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宣传、动员更多的农村青年参与粮食高产竞赛活动,为确保实现全年粮食产量超千亿斤的目标做出贡献,为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让目标在准备中明确

74日上午,胡彦民教授就玉米常见病虫害,给同学们讲述了这个时间段玉米种植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介绍了许多常见且实用的解决办法,同学们利用自己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展开了激烈讨论,就各种病虫害的应对方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治理方案,把平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教授提出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动脑筋。

下午,服务团一行六人来到河南金赛种子有限公司接受更为系统的培训。营销部丁利经理结合“450行动计划”相关内容对河南省内大部分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特性做了详细讲解,并提出了具体的灾情应对措施。随后潘海龙副总经理也为队员们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例如,下乡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和心理准备,怎样做能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怎样做能长才干、增才能,真正的提高自我等。队员们受益匪浅,从这个企业家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他科学的经营理念,还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终身受用的启迪。

让青春在实践中闪光

服务团于5日上午来到新乡延津县朱寨村,受到了村委会朱主任的热情接待。服务团讲明了他们的具体计划:到新乡市延津县位邱乡各行政村进行巡回宣传,主要围绕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对“450行动计划”,粮食高产青年竞赛活动进行深入宣讲。

下午,顶着炎炎烈日,不顾旅途疲惫,服务团与朱寨村的大学生村官李春坡深入交流,从中了解了当地的一些基本情况:村里共590户人家,5000亩地,主要秋粮作物是玉米和花生。结合当地特点队员们利用多媒体设备,图文并茂地讲解了国内外农业的发展状况,并针对各个村庄的实际讲述了玉米、花生、棉花等的选种、育苗和病虫害防治等问题。“同学,你们花生种植的宣传册还有没?给我发一本吧!”“你们的玉米栽培视频资料能不能送我一份?我想回家再好好看看!”队员们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培训会,赢得了农民们的阵阵掌声。队员们深知,用现代种植理念引导农业发展,用科学技术推进农业的进步,对广大农民来说迫在眉睫。为让农民朋友进一步了解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农村经济活力,服务团还将我校多年来的科研成果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广大农民,并向他们发放相关科技指导杂志和宣传册,希望为当地农民的作物栽培和种植带来新的发展。

让思想在交流中升华

76日下着大雨,服务团仍按照预期计划开展工作。一大早,队员们与大学生村官李春坡交流、洽谈,并很快在行动计划上达成一致。随后,服务团与李大哥一同前往团县委报到。分管农业的常树盛副乡长对服务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在交流过程中,常副乡长提出许多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令队员们受益匪浅,如:服务队在讲技术时,可以多讲些国内外的农业形势及现在的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等,让农民朋友们从思想上有所转变。他还提议将服务队的活动与乡里的阳光工程结合起来,联系几个村的农技师,搞成巡回演讲,共同为农民朋友送去诸多实惠。

实践活动期间,队员们一起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朋友讲解关于省委“450行动计划”的精神和青年种粮竞赛的细则以及如何防治棉铃虫、红蜘蛛等病虫害的科技知识。对于农民们提出的问题,抱着严谨求实的态度,能肯定的队员们都给予认真解答,不能肯定的也都一一做好详实的记录。当地有一片花生地平常长势正常,但浇过水后叶子就变黄,村民很着急,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队员们在发病地区采集了土样,收集了发病植株的叶片标本和照片资料,并记录了村民的详细联系方式,希望带回学校请教专家教授,给村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711日,服务团来到魏邱乡乡委大院听取桂站长介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参观农业技术推广站。他们了解到延津县地理位置优越,发展较快。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化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该县抓住契机,大力发展基层农业建设。桂站长说今年是农业技术推广年,县里和乡里都特别重视农业技术推广。经站长介绍,大家体会到了宣传“450行动计划”的重要性,还总结分析了这几天来的活动过程、活动效果及经验教训。

让内容在总结中充实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队员们向农民宣传了科学知识、提供了科技材料,宣讲了国家惠农政策,为新农村的发展垫了基石。他们竭诚奉献,为村民排忧解难,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了贡献,虽然很辛苦,但大家明白身上肩负的责任,作为农业院校的学生,自己应该做的不仅仅是学习好专业知识,还应把服务三农、解决农村现实问题牢记于心。活动下来,队员们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汗水换来的是农民朋友朴实的笑容,是让大家终身受益的经验,是社会对农大学子能力的肯定。目前该服务团的事迹已被河南省团委、《河南日报》(7月9号农村版)、农博网、新乡广播网、延津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相信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队员们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一份力量。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