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综合资讯
品味江苏溧阳的“一村一品”
时间:2009-10-24 15:37:25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过客
上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时任日本大分县知事的平松守彦为改变当地农村的贫穷状态,发起了“一村一品”运动,即每个村庄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集中力量发展一种有特色且有市场潜力的主导产品,成效显著,引得不少发展中国家效尤。

  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少地方也学习借鉴了这个模式。江苏溧阳在推广“一村一品”模式过程中颇有心得,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平松守彦老先生参观溧阳后,对当地领导坦言:“你们搞得比我好!”11月中旬,中国农业部和日本大分“一村一品”国际交流推进协会共同主办第5届“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会议举办地点就选在了溧阳。

找到了致富路

  溧阳地处全国最富庶的“鱼米之乡”之一的苏南。多年来当地农民都笃信“搞农业,撑不着,饿不死”这句话。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让农民有饭吃,还要让更多的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溧阳就是从发展“一村一品”模式中为农民找到了致富之路。溧阳市委书记高清介绍说,当地农民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一亩田,一年也就是收入几百元,能做到“饿不死”,但绝对富不起来。而每个村庄如果能因地制宜,发展出一种既有自己特色,又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其经济收益就有可能提高几倍,几十倍。

  天目湖镇三胜竹村傅国安过去是个普通农民,家里种了5亩多水稻,一年最多能收入几千元。四年前,他以每亩400多元的价格把土地租给了天目湖生态农业公司,夫妻两个成了这个公司每天按时上班的职工。他们还是在这块土地上劳作,但不是种植一般的水稻,而是生产当地特产的白茶等高价农作物。每年,土地租金加工资,他们能收入两三万元,算是初步富裕起来了。

  从2003年开始,溧阳市提出“村村创一品、品品兴一村”的口号,大规模推广“一村一品”模式。目前,全市共建成1000亩以上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54处,形成各具特色的设施农业基地18个,建成庭园经济特色村4个。涌现出5000亩以上茶乡4个,茶叶专业村、果品专业村100多个,规模种养大户3000多户,有5个镇被上级命名为“农业特色镇”。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2种、绿色食品81种、有机食品20种,产品畅销海内外。很多像傅国安那样的农民由此富裕起来了。

溧阳特色的“工业反哺农业”

  推行“一村一品”模式,需要地方政府引导扶植,但是政府本身不可能自己去采茶叶、养螃蟹,也不可能投入所需的全部资金、技术和人才。溧阳启动“一村一品”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出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可能,这就是具有溧阳特色的“工业反哺农业”。

  溧阳是全国著名的“建筑之乡”,在全国的20多个省市以及非洲、东南亚地区有10多万溧阳人从事建筑行业,溧阳建筑工人在高大建筑上安装电梯和其他设备方面更是有一手绝活。有资料说,溧阳人包揽了全国电梯安装市场的90%以上。他们在外面不仅赚了钱,更是开阔了眼界,认识了市场,有人还学会了其它技术。外出承揽建筑业务的溧阳人务工的人为“一村一品”带回来了启动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信息。

  “一村一品”初具规模后,溧阳通过市抓重点、镇抓骨干、村抓专业,引导和推动“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同时,大力引进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开发农业,充分借助外力实现“一村一品”跨越式发展。

“一品”不仅仅是农产品

  溧阳的“一村一品”并非局限于每个村庄发展一种有特色的农产品,而是创造性地将其扩展到农林、制造和旅游三个产业。高清解释说,溧阳发展“一村一品”是立足于本地资源状况,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等因素,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目前,溧阳“一村一品”中的农林产品以桑、茶、果、林为重点,还包括特种水产、蔬菜、瓜果;制造业产品则有机械、电子、冶金、建材、食品等行业;旅游业产品包括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商务会展、农家乐旅游等项目。例如,中华曙猿发祥地——上黄水母山、6000年前的马家滨文化——神墩遗址、700年的古村落遗存——石岩里都成为极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胜地。

  溧阳人对“一村一品”中“品”字的理解,当然首先是指一种产品,一种商品,但同时也指的是一个品牌。溧阳选择景色秀丽天目湖作为自己的品牌,举全市之力营造“天目湖”品牌。目前全市冠以“天目湖”的有10大类100多个品种,2007年形成的营业收入达50亿元人民币。创建了天目湖啤酒、天目湖白茶等一批特色品牌。天目湖鱼头被评为“江苏名菜”,蜚声海内外。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