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为根是板桥乡上田村的茶叶大户,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自家零星分布的7亩多山林地上种上了茶叶。后来,市、乡两级都鼓励种植发展茶叶,各方面条件也逐步完善,汤为根开始扩大面积。2003年,他以每亩每年1200元的价格承包下了村里的40余亩茶山,加强了土壤培育和茶叶管理。汤为根将20亩山林种上了早茶,另外的20亩种植了老茶,经过几年的细心管理,茶园现在的亩产值已经是早年的20余倍。随着茶叶市场形势的走俏,上田村在汪全荣、巴立新等茶叶大户的带动发展下,变成了板桥乡最重要的茶叶基地,成为全市改良茶树树种的示范,名优茶产值居全市村类榜首。
“上田村的茶叶发展之路,是我们板桥乡农业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的样板。”板桥乡党委书记蒋晓明告诉记者,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实施“一村一品”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大推进力度,狠抓措施落实,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村、致富村,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民增收。
板桥乡素有“农业大乡”之称,尤其是通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发展潜力,除上田村,牌联、灵溪等其他8个行政村也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
牌联村种植猕猴桃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但由于管理不当、品质欠佳等原因,销量一直上不去。近几年,牌联村种植大户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精心栽培,不仅挂果多,味道也更为鲜美,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灵溪村的草莓种植则已初具规模,多个草莓品种中以“红颊”品质最为突出。现在大家一提起灵溪村,就会想起那红灿灿的草莓。花戏村种植的天目小香薯,糯、香、甜,口感佳,品质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成为城里人茶室休闲处和饭店菜桌上的抢手货,并已在上海、杭州等地有一定的知名度。
板桥村栽培樱桃已有多年历史,近几年在市农业部门的帮助下,采用了大棚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提早半个月上市,再加上其果实色泽鲜艳,果形和果味独特,也是水果市场上的宠儿。此外,桃源村的畜牧业发展和环湖、如龙的蔬菜基地建设和豆川的特种种植等也都搞得有声有色,且知名度大。
蒋晓明说:“我乡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以效益农业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做好‘农’字文章,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引进推广新技术产品,积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确保“一村一品”工程顺利实施,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一村一品”工程的实施,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仅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还制定了“一村一品”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发展“一村一品”的政策、目标和措施,确保了“一村一品”工程顺利实施,2008年板桥乡农业生产总产值为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6%。
“我们还将继续寻找农业新增长点,增强农民致富‘造血’功能,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农业发展思路,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发展特色农产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蒋晓明说,今后板桥还要继续巩固“农业大乡”的地位和优势、立足特色、打响品牌,继续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加大对天目香薯、草莓、樱桃、猕猴桃、生态甲鱼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推广力度,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作者:汤君芳)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