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综合资讯
浙江德清“一村一品”彰显特色
时间:2009-11-02 14:25:3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永

  绿树红花簇拥着粉墙黛瓦,碧水清波倒映着亭台轩榭。如今,走进德清的农村,远看的明显变化是——外墙粉刷了,绿树多了,村庄变美了;近看的变化就更多了——路好走了,村庄干净了,池塘水沟的水变清了,水好喝了,路灯亮了,祠堂修好了,村民广场、活动中心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起来了,大家脸上的笑容多了,风气也好了。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德清合力描绘 “村美、户富、人和”的乡村新景象,共建和谐新农村。

  据了解,到目前,全县累计创建示范村27个,其中省级25个、市级2个,今年启动的钟管下塘村、乾元恒星村、雷甸解放村、三合下杨村等4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创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并经过县级验收,均达到市级示范村的标准。全面完成行政村环境整治108个,完成村庄环境整治点851个,受益农户超过7万户,受益人口27.09万,受益面达到87%。

规划引领 合理布局

  村庄整治与建设,规划是龙头。有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使德清村庄整治工作布局合理,资源有效整合。在完成县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基础上,我县专门落实了350万元专项规划经费,全面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遵循“规划设计起点高、规划设计与村庄现状相衔接、规划设计注重特色”的原则规划示范村建设。

  据了解,今年4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创建村都是以老村改造型为主,在创建中各村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规划先行,注重结合本村的自然环境、产业优势和人文资源,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亮点。其中,钟管镇下塘村是纯粹的平原水乡,在创建中做足了“水”的文章,下工夫在河道、池塘等部位进行景观设计和绿化、美化、净化,呈现了村内有河,河边有村的特色景象,同时为推进村庄集聚,在中心村启动了新村建设。

一村一品 彰显特色

  三合乡下杨村围绕前山和禺溪做好山水文章,同时对老集镇进行了整治和设施的完善,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特色,老村换了新颜;雷甸镇解放村由于村域面积大,形态狭长,在创建中以穿村公路为主线,串起一个个自然村,形成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乾元镇恒星村毗邻工业园区,坚持“围绕农业上工业,抓好工业促农业”这一理念,解决劳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结合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村庄集聚,启动了新村建设。

  在村庄整治的过程中,德清始终牢牢把握争创特色这一主旨,根据区位特点和村庄实际,突出“一村一品”这一特色,充分把握地理位置、产业发展、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的差异性,在示范整治中既注重地方特色,又体现乡土文化,积极采取保护、修建的办法,使历史古迹、自然环境与村庄融为一体,并有力带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和村级集体物流业经营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激活机制 长效管理

  今年以来,我县制定出台了《加快“四个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城镇管理工作及在城镇管理中开展星级城镇评比活动的通知》等政策,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和谐社区”竞赛和以建立“三星”(即星级城镇、星级乡村、星级社区)机制为重点,构建中心镇、乡村、社区长效管理机制活动,进一步激活了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

  据了解,为加强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我县在激活管理机制的同时,不断构建共建机制。到目前,一个“各方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县财政每年支出长效管理经费150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形式用于村庄环境整治;深入开展“村企心连心、共建新农村”等活动,全县有85个部门和322家企业通过产业带动、合作开发、公益捐助等形式结对162个行政村,落实帮扶资金900多万元;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今年以来全县农业贷款余额达到17亿元,新增3.4亿元。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