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综合资讯
广西柳州一村一品 侗乡村寨显特色
时间:2009-11-02 14:31:04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永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现成的模式。三江县依托资源优势,不断实践,大胆探索有效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找准抓手,突出特色,大力发展茶叶、毛竹、旅游业等,使得全县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功打造了一批“茶叶村”、“毛竹村”、“水果村”、“旅游村”、“卫生村”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

茶叶村、毛竹村,拉起发展的大旗

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三江县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实施“五项决定”,加快建设茶叶、茶油、毛竹等三大产业基地,努力在“名、特、优”上做文章,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产业”的特色产业格局,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实现增收。目前全县涌现出一大批初具产业规模的“茶叶村”、“毛竹村”、“水果村”、“蔬菜村”等。八江乡布央村种植茶叶3800多亩,人均收入3800多元,成了远近闻名的“茶叶村”,据了解三江县茶叶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有23个村茶叶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和平乡大寨村做强毛竹产业,全村种植毛竹1.1万亩,成为名符其实的“毛竹村”,老堡乡漾口村通过实施党支部加协会的发展模式,使该村水果领跑三江。

旅游村、文化村,展示侗族万种风情

有寨必有楼,有河就有桥,三江县118座风雨桥和180多座鼓楼向世人展示侗族文化风情万种。部分村屯结合本村实际与特色,主动积极发展民族旅游业。该县程阳八寨累计完成投资2600多万元,完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4A级景区初具雏形,程阳八寨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高出全县平均水平200多元。该县林溪乡冠洞村冠小屯充分利用侗族传统风俗“百家宴”发展旅游接待业,成为闻名区内外的民族旅游接待点,年营业额达20多万元。丹洲镇丹洲村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独峒乡岜团村结合自身优势在国庆黄金周办起了斗牛节,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成为有名的“旅游村”。

文明村、卫生村,树起新农村建设的榜样

走进三江县斗江镇小龙胜屯,昔日的炊烟弥漫、畜禽粪便遍地的景象已没有了踪影。家家户户建起了沼气池,牛栏猪舍不闻臭气,所有村道实现硬化,洁白明亮的卫生间改变了往日的生活习惯。村民梁永红说:“村里还建设了图书室,组建了篮球队、彩调队,茶余饭后打篮球,逢年过节唱彩调已是家常便饭。因为有了活动内容和活动场所,人们无心打牌,文明之风盛行,丑陋之习远去,小龙胜屯还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村。”

为加强村寨文明卫生建设,三江县积极按照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市民化的要求,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扶助等方式引导农村建设沼气池、垃圾处理池、消防水池、道路硬化等服务设施。2007年三江县新建沼气池3000多座,有10多个村的沼气池入户率达100%,相当一部分村实现村道硬化,160多个行政村建立了垃圾池,村村有了保洁员、消防员。

同时,三江县把村屯宣传文化活动作为转变乡风、实现文明的重要载体来抓,全县160多个行政村,村村建有文艺队。并通过文艺宣传活动、文明评选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讲文明、树新风。目前全县有个村(屯)被评为区、市两级文明村。

农业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农村道路建设热火朝天,外出务工再上台阶,无路无电村成为历史……在基础薄弱的三江农村,正演绎着新的进程,以茶叶、茶油、毛竹为支柱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快速发展,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3.2%。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