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楼的养鸭,西安庄的菜,大山湾的工厂在庭院,甘庄的建材不够卖,姚桥的运输忙不过来……这是杨屯镇近年来注重发展一村一品经济涌现出的喜人景象。
家庭工厂真红火
大山湾村农户不到600户,拥有家庭工厂400多家,有的是自办,有的是几家联办。全村有塑料加工厂近40家,有生产塑料颗粒的、农膜的,有拉丝的、吹塑的。村民陆福民自家办的塑绳加工厂,实现年产值300多万元。全村有20多家梳棉厂,多为四、五家合办。据村民介绍,把剥壳棉经简单梳洗加工后就变成了棉纺织厂家的“抢手货”,一台梳棉机年产值可实现200多万元。
养殖协会助农富
在赵楼村,养鸭协会会长孙清说,今年村里新建养鸭大棚100多栋,全村70%的农户靠养鸭致富。为了帮助养鸭农户解决资金、技术、销路难题,村养鸭协会实行了“五统一”服务,即为养鸭户统一赊鸭苗、统一供饲料、统一培训技术、统一鸭病防疫、统一销售成鸭。农户每养一只鸭可赚2元多,一户一茬可养3000只肉鸭,获纯利近7000元,一年养6茬,收入4万多元。在村养鸭协会的带领下,目前杨屯镇养鸭业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格局,近期南仲山村民在200亩空地上新建了120栋鸭棚。
稻米加工带多业杨屯镇是全省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全镇3.75万亩优质水稻全部实行了“订单”种植,农户种植的水稻在田头就能变成现钞。全镇120多家稻米加工企业,拥有加工机械300多台套,形成了刘屯、西仲山、蒋海等6个稻米加工专业村。生产加工的“契旭”、“苏杨”品牌大米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产品远销河南、陕西、上海、太原等省、市,带动了稻米运销、稻壳加工、装卸、机修、餐饮和养殖业、草编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业为主、多元经营、多渠道增收”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带动1万余人就业,年收入7000余万元。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