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通报第二季度食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2011年第二季度我省共检验食品样品3778组,合格3489组,产品合格率为92.35%,与第一季度相比,合格率上升0.54%。其中:抽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126户,合格企业1017户,企业合格率为90.32%;抽查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068户,合格948户,合格率为88.76%;不合格率较高的产品为醋以及其他粮食加工品、味精、蜜饯。其中兰州市共有11家企业的12种产品抽检被查出不合格项。
以下原因导致不合格
此次抽检的产品不合格原因主是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偷工减料,减少原料投入量或使用低价原辅料,造成产品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
部分企业管理不规范,生产、生活区未严格区分,生产工人卫生意识较差,杀菌设备安装使用不当,造成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不合格;苯甲酸及其钠盐不合格的原因比较多,使用含有苯甲酸及其钠盐的原料,或是原料中含有可以分解为苯甲酸的添加剂,非法添加苯甲酸。同时,企业管理手段不科学,生产设备陈旧、落后,除杂净化达不到标准要求,一些企业卫生条件和标准一直在低层次徘徊,不能真正保证清洁生产需要,致使部分食品微生物指标严重超标。
相关企业按要求整改
甘肃省质监局要求各市、州质监部门要监督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认真进行整改。对连续两次抽检品质指标、安全指标严重不合格企业,由相关市州局依法按程序办理撤销其食品生产许可证手续。责令相关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召回问题突出的不合格产品,特别是安全指标,品质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产品,要坚决实施召回措施,并通报工商部门予以下架。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