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访谈
水稻育种专家--鹿占黔
时间:2009-11-24 09:10:05来源:作者:小叶

  水稻育种专家鹿占黔简介
  
  鹿占黔同志是在基层极为艰苦条件下,通过长期艰苦奋斗成长起来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贵州省省管专家,黔南州州管专家,是黔南州杂交水稻育种的学科带头人,被贵州省已故水稻权威专家廖昌礼先生赞誉为贵州省杂交水稻育种骨干之一。他所领导的本所水稻研究室,已成为贵州省杂交水稻攻关育种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省内外同行中享有一定声誉。
  
  一、主要业绩
  
  1、主持育成了贵州省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被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组合黔南优2058,填补了我省在该领域的空白。
  
  2、主持完成的“强抗寒性杂交稻新组合金优404的选育与应用”通过了黔南州科技局组织的成果鉴定。居省内领先水平。获黔南州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从1989年至2005年历时十六年,从州列项目上升为省列项目、国家级项目,获得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社会影响大,累计在全省65个县市推广35万亩,增产稻谷3500万公斤,折人民币4900万元。每亩产量平均在500kg以上。至2004年执行期内稻谷产量1.255亿kg,按2004年秋冬稻谷收购价1.6元/kg计算,生产值2.008亿人民币。为国家建设银行创造银行利息 16.8 万元。为解决高寒山区农民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3、主持育成五个杂交稻新组合,通过贵州省审定,填补黔南州该领域空白,组合是:金优404、K优2020、珍优2020、黔南优2058、香早优2017。
  
  4、主持育成若干恢复系,其中QN404、QN2020、QN2058已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并已公示;三个恢复系QN2058、QN2017、QN20129分别于2004年、2005年通过省品审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
  
  5、先后主持了国家科技部项目两个、省级攻关协作项目、省长基金项目、省级星火项目、州级攻关项目及科技扶贫项目等十多项。
  
  6、开创性地在国内率先公开提出设想并组织育成具紫叶隐性遗传标记性状的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紫标S—1、S—2于1995年9月就通过省级鉴定,以刘振业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致认为:紫标S系的设想和选育,是对我国两系杂交稻选育工作的一大贡献,达全国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后经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中国西南分中心查新证实为“居国内外领先水平”,文章获得贵州省八·五农作论文交流一等优秀论文证书。
  
  7、2005年鹿占黔主持育成的三个杂交水稻组合取得国家级和省级试验的三个冠军A.黔南优2058在国家区试长江上游迟熟E组获得第一名,B. 金优404的理想接班组合---香早优2017喜获贵州省级试验三连冠.(2003年省攻关联合鉴定早熟组第一名;2004年、2005年省区试早熟组第一名。C. 黔南502在贵州省预试众多组合的激烈竞争中获得第一名。
  
  8、努力促成科研成果的转化,K优2020已在全省推广十多万亩,2006年获黔南州科技进步三等奖。育成审定的5个杂交稻组合全部用于生产,成果转化率为100%。
  
  9、2006年:主持育成的32个新组合参加国家级和九个省的区试或预试,省内领先。其中黔南优2058以优秀成绩在国家区试“毕业”;黔南502在贵州省区试列第一名,比对照II优838平均增产高达15.2%,增产点比例100%。
  
  10、2007年:主持育成的优质中抗组合天优066在湖南省进入一季晚稻续试和生产试验,丰优2017、隆优295,参加湖南晚稻预试香早优2017和黔南优2058引种湖南;川优2058参加国家长江上游区试,丰优111、金优1958参加国家长江上游预试;黔南502参加贵州省续试和生产试验,壮香优1号、丰优111升入贵州省区试,黔南701、702、703、704、金优288参加贵州预试;丰优2017、天丰优237参加广西预试;川优2058升入福建一季晚稻区试;丰优283参加四川预试;云贵1号、云贵4号升入云南区试,川优1958、丰优281参加云南预试。
  
  二、正在(拟)从事的科研项目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课题组的主攻方向是选育将优质、超高产、抗病、广适应性、强抗倒、强抗寒、耐热等诸多农艺性聚一身的新一代超级稻组合,并针对我国南方稻作区不同生态区域选相适应的早、中、晚熟类型组合。
  
  我们目前在配合力这一难关上已取得明显的进步,继育成超级稻组合黔南优2058之后,目前又育成一批高配合力的恢复系,已经组配成黔南701—704等系列组合参加贵州省预试,壮香优1号参加国家长江上游区试,金优1958、丰优111参加国家预试等。2007年有二十多个组合在贵州省内外参加各省区试或预试。
  
  现在我们重点要解决的是:如何在超高产、优质等较高水平的层面上导入抗稻瘟病的基因,以解决目前我国超级稻品种一般抗病性不好的问题,以及抗源较为单一的问题,对我国水稻长期安全生产具有深远意义。2006年筛选出目标组合黔南701、壮香优381等。
  
  具体的思路有:选育新的不育系,抗病恢复系,抗病不育系,以及一批骨干中间材料,从而育成抗性较为广泛的强优势组合。庆幸的是,我们不但育成了一批高配合力的恢复系,而且在这批株系中,筛选了对稻瘟病有一定抗性的材料,同时育成了一批新三系不育系,如黔丰1A、2A、贵丰1A、大丰A、庆丰A、顺丰A(理想株型),亚玛A、紫标系列A等,并在贵州不同生态区开展选育,在2007年取得新突破。2008年将推荐一批抗稻瘟病的高产优质新组合参加国家和各省区(预)试。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