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轮食用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扬,结合此前已经出现的成品油、天然气、非居民用电等资源类价格的上涨,人们对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担忧越来越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表示,目前中国面临物价上涨的三方面压力:一是输入性通胀。社科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和波动受国际共同因素变化影响的比例均已超过50%,这使中国很容易受到输入性通胀的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6年丰收,丰富的库存使得粮食价格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但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尤其是石油价格的上涨,对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形成了较大的上涨压力,很可能会反映到粮食价格上。二是在部分领域、部分产业,也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比如极少数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造成了国内物价的波动,这种现象未来还有可能发生。三是货币供应的影响。年内货币供应量的猛增,也会对物价上涨产生压力。
警惕游资再造“疯狂大蒜”
市场上,游资借助甲流概念疯狂炒作大蒜和辣椒,导致这两种产品价格飞涨。在大蒜、辣椒价格炙手可热的时候,玉米、大豆价格在国家临储政策出台后,也出现了收购价格升高的迹象,为此不少业内人士担心玉米,大豆等粮食品种也会遭到“爆炒”,从而导致价格发生大幅度波动,进一步推高“通胀”预期。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认为,国内游资炒作部分农产品品种今后不可避免,但涉及大宗农产品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在大宗农产品“政策市”的背景下,游资甚至是望而却步。但有人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游资”也将愈来愈壮大,“爆炒”行为将随着市场信息传播、物流发展等发展,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专家分析指出,如果国内游资有了国际资本的背景,将会成为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一大隐患。针对游资快进快出的特点,应及早做好市场信息监测及产业政策的调整,避免对整个行业造成永久伤害。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