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报道
我国农机补贴6年翻8番 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8.8%
时间:2009-12-25 09:51:16来源:作者:山峰
 

我国农机补贴6年翻8番 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8.8%


       1219日下午,农业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09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副司长刘恒新出席发布会,并向媒体介绍了有关情况。
    
宗锦耀说,今年以来,农业部紧紧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目标,重点抓了以下七个方面工作,推动了全国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狠抓农机化法制体系建设,农机安全监理法规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部配合全国人大、法制办等部门,积极开展农机化立法工作。今年9月,《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通过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自200911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农业机械管理行政法规,建立健全了农业机械生产、销售、维修、使用操作、事故处理等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制度。随着《条例》的实施,将推进农机监管各项制度的落实,必将有效地减少农机安全事故,促进农机化安全和谐发展。近年来,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基本法律,我部制定了《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等8个部门规章,全国28个省(区、市)公布实施了农机化条例或地方性法规,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农机化法律法规体系。
     
二、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取得一举多得的显著成效。自2004年购机补贴政策实施以来,中央财政连年大幅度增加补贴资金,6年翻了近8番。2009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增加到130亿元,分两批下达,补贴机具种类和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农业部坚持以机具选型、差价购机、集中支付、受益公示、监督考核为主要内容的补贴制度,精心组织实施,严格规范操作,加大政策宣传,强化督导督查,确保政策实施到位。第一批100亿元补贴资金915日实施完成,第二批30亿元补贴资金1130日实施完成。中央财政投入130亿元补贴资金,共带动地方各级财政和农民投入360亿元,补贴机具343万台(套),受益农户数达到300万个。在补贴的强劲拉动下,农机装备总量大幅增长,预计今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8.75亿千瓦,比上年增长6.4%。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保持较高增幅,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增加44万台,新增玉米收获机械4.1万台,新增水稻插秧机5.1万台。我国农机工业在出口受阻的不利情况下逆势增长,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提前、产销两旺的特点,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产值预计达到23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增幅在机械工业13个行业中列第一位。事实证明,购机补贴是一项利农利工、一举多效,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政府得民心的好政策,为加快农机化进程、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扩大国内需求、拉动农机工业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精心组织重要农时的机械化生产,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再创新高。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早准备、早部署、早动手,精心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全力抓好春耕三夏三秋时节的机械化生产,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和抗灾救灾中的主力军作用。在今年抗旱保春管工作中,各地投入抗旱机具800多万台套,机灌面积占小麦抗旱灌溉面积的80%三夏期间,44万台联合收割机抢天夺时,小麦机收面积近2.7亿亩,机收水平84%,再创历史新高;三秋期间,全国共投入2870万台农机具开展抢收抢种和耕整地作业,有效地加快了秋粮收获进度,提高秋播质量,为夺取粮食丰产丰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预计2009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可达48.8%,比上年提高约3个百分点;水稻种植、水稻收获、玉米收获等薄弱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达到16%56%17%,同比分别提高2.3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6.4个百分点。马铃薯、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机械及畜牧、林果及农产品初加工的生产机械化取得新的进展。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为实现粮食生产六连增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积极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化经营效益显著提升。各地积极贯彻《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精神,加大宣传引导,强化购机补贴等政策扶持,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机制活、服务能力强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河南、山西、江苏等省安排专项资金,对具有一定服务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棚建设给予资金补贴和信贷支持,农机服务组织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预计2009年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近20万个,农机专业户450万个。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将达到1.3万个,新增近5000个。农机销售、作业、维修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全年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收入预计达到3800亿元,同比增长10%。发展农业机械化,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五、加快农机科技创新步伐,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农业部重点抓好基础性、关键性农机化技术的研发,国家级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验收,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研发获得成功,花生、甘蔗等大宗经济作物机械化收获技术,牧草生产和草场改良机械化技术研发实现突破。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快速发展,日光温室达到496万亩,比上年增长30%。我部对《(2009-2011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进行了动态调整,进入国家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达到6729个,今年新增3052个,覆盖种植、收获、田间管理、畜牧水产养殖和设施农业等十余类机械。全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新增1000万亩,累计达到5500万亩。监测数据表明,大旱之年保护性耕作的小麦地块表现出明显的抗旱效果。精量播种、深松整地等一大批增产、节本、增效的农机化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六、扎实开展人才教育和培训工作,农机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组织开展了全国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扎实做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2009年已培训各类农业机械化人才550万人次,培训新购机农民106万人次。阳光工程今年首次将农机人员纳入培训计划,今年共培训农机使用和维修人员11万人。采取政企联动培训形式,加快培养农机维修高技能人才,大力推广拖拉机免拆卸检测等十大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大力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各地已完成农机职业技能鉴定16.5万人次,较去年增长60%。一大批农机从业人员已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七、切实加强农机化质量和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好转。农业部加强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的投诉监督,组织开展了质量跟踪调查。制定发布了《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2010-2015年)》,农机化标准体系日趋完善。部署农机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工作,狠抓了农机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和宣传教育行动和农机安全生产法制机制建设、保障能力建设、监管队伍建设,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继续推进建设平安农机活动,狠抓安全技术检验、隐患排查、宣传教育等工作。截止11月末全国共开展农机安全执法行动75多万次,农机安全宣传行动181万人次,农机安全检查行动90万多次,排查整改农机事故隐患78多万项。1-11月份全国发生国家等级公里以外的农机事故65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50.3 %;死亡159人,同比下降32.3%;直接经济损失481.32万元,同比下降42.7%。农机事故指标低于农机安全生产总体控制考核指标,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稳定。
    
总的来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严重自然灾害的大背景下,今年我国农业机械化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农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也处在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的关键阶段。农民对农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生产对机械化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业机械化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预计2010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超过50%。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机械监督管理条例,坚定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着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深入发展,着力推进技术、组织、机制和制度创新,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培育发展主体,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技术推广,加强管理指导,强化公共服务,全面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科技水平和安全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 三农在线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