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地处米仓山南麓,南北高差大,地理条件差,气候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全县辖48个乡镇,522个村,7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4万余人。全县耕地面积47万亩。2009年底,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24万千瓦,农业机械的发展、分布极不平衡,处于南边的20个农业主要乡镇占总拥有量的70%以上,农业机械以小型耕整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脱粒机械等为主,农业生产主要生产环节的农机化水平极其低下。
一、制约我县农机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地理条件复杂。县境内南北高差大,最低海拔
2.农村交通落后。乡镇到村的道路基本畅通,但村到社、到田间的机耕道建设严重滞后,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转移困难,就是小型农机作业也要人力进行转移。
3.农机项目少,投入不足。一是农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少,规模小,特别是机耕道项目尤其少。二是涉农机项目如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等项目中也有农村提灌站和机耕道建设等内容,因属招标项目,设计、施工都没有农机部门技术人员参与,造成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建成后使用效益差,有的甚至无法使用。三是农机购置补贴项目适宜于山区的农业机械偏少,门槛较高。四是县级农机推广专项经费少,新机具、新技术引进困难。五是农民的购买力仍然低,信贷支持不落实。
4.农机化技术水平低。一是农民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彻底地转变过来,仍然存在着养牛为耕田的旧观念、旧思想,肩挑背扛仍然是农村主要的劳动生产方式。二是绝大多数有文化、有知识的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缺陷制约了农机化发展。三是农民购买农机后无参加操作技术培训的观念,胡干蛮干,耕作质量难以达标,形成新的安全隐患。
二、加快我县农机化发展的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出、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方针,乡镇要将农机化发展纳入综合经济发展内容进行规划,县委、县府要将农机工作纳入全县农村经济综合目标建设内容,以此培育发展主体,拓展服务领域,加快农机新技术推广的推广应用,强化公共服务,全面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服务水平、科技水平和安全水平,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布局、效益有机统一。
2.加大农机政策宣传力度。由县农机校、监理站、农机购置补贴办公室牵头,各乡镇农机员、各销售网点配合,采取电视、宣传栏、印制宣传资料、“五送三下乡”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具安全使用管理、农机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逐步转变落后的农业生产观念,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
3.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力度。以县农机推广站和乡镇农机站为依托,大力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示范村、农机大户的建设,积极引进耕作、播种、病虫防治、收割等环节先进适用的小型农机具,加强耕作、收割、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机具的推广示范,全面提升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
4.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以农机化学校为阵地,以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扶贫培训”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契机,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演练培训、个别指导、发放技术读本、售后技术服务等有效方式,不断提高农村农机操作、使用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要优先招录大学生村官、农机招聘干部及农机相关专业优秀人才进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机岗位,形成县、乡镇、村社农机技术人才的梯次推进格局。
5.加大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认真落实辖区负责制和“谁办证、谁主管、谁收费、谁负责”的安全监管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加强对乡镇委托执法的监督,充分发挥村级班子的作用,加强农机安全隐患的日常排查与整治,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农机安全生产无重特大事故发生。
6.建全农机服务体系网络。一是合理布局农机经销机构,特别是对要求销售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的经营网点要严格准入。要加强对农机经营机构的管理,坚决取缔服务能力差、服务态度差的农机经营机构。二是加强对农机经营从业人员维修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农机经销人员的维修技 术水平。三是加强对维修网点的管理。严格入口管理,合理布局,在全县建立一批维修技术强、服务质量高的农机维修机构。四是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以乡、村为基础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农机大户的发展,规范运作秩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南江县农机局 赵云宗)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