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行业标准
无公害食品 鳗鲡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时间:2009-11-11 14:07:1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锡山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樟翰、卢迈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池塘饲养鳗鲡的产量指标与饲养周期、放养条件、放养模式、饲养管理及机械配备。
本标准适用于鳗鲡池塘饲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9956 青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
GB/T 11777 鲢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
GB/T 11778 鳙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
SC 1004 鳗鲡配合饲料
SC/T 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产量指标与饲养周期
产量指标、商品规格与饲养周期见表1(表1略,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一书)。
4 环境条件
4.1 池塘
鳗种池每口池塘面积0.35ha~0.50ha,水深1.2m~1.5m。成鳗池每口池塘面积0.5ha~1.0ha,水深1.5m~2.0m。池底淤泥厚度10cm左右,坡比1:1.5~2。
4.2 水源
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进排水分开。
4.3 池塘水质
4.3.1 主要物理因子指标
主要物理因子指标见表2(表2略,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一书)。
4.3.2 主要化学因子指标
主要化学因子指标见表3(表3略,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一书)。
4.3.3 主要生物因子指标
主要生物因子见表4(表4略,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一书)。
4.3.4 其他理化因子
其他理化因子指标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5 放养模式
5.1 池塘清整
清塘方法及清塘药用量应符合SC/T 1008的规定。
5.2 鳗种质量
放养的鳗种由白仔鳗驯食人工配合饲料育成,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游动活泼。
5.3 放养时间
大规格鳗种可常年放养。规格为500尾/kg~800尾/kg的黑仔鳗,每年3月下旬至6月份放养。
5.4 分级饲养及放养密度
规模经营的养鳗场,从500尾/kg~800尾/kg的黑仔鳗养成400g/尾以上的食用鳗采用分级饲养。分级方法及各级鳗池的放养密度见表5(表5略,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一书)。
5.5 池塘面积配套
放养鳗种当年,黑仔鳗(500尾/kg~800尾/kg)、幼鳗种(100尾/kg)、中鳗种(25尾/kg~35尾/kg)和成鳗四个级别池塘面积比例为1:1:3:5。次年随鳗鱼不断长大,不断上市,各类池塘均转变为成鳗池。
6 饲养管理
6.1 饲料
6.1.1 使用的饲料应符合NY 5072和SC 1004的规定。
6.1.2 不得在饲料中添加未经农业部批准用于饲料添加剂的兽药。鳗鱼饲料中禁止作为添加剂使用的兽药名录见附录A(附录A略,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一书)。
6.2 投饲
当水温达到12℃以上时,需要每天投饲,水温在12℃~22℃时,每天投饲一次,投饲时间为下午二三点钟。水温在23℃以上时,每天投饲二次,投饲时间为上午6~8时,下午4~6时。投饲量视鳗鱼不同生长阶段以及不同季节灵活掌握。在幼鳗种和中鳗种阶段,投饵量占体重的6%~8%,成鳗阶段,投饵量占体重的2%~4%。
6.3 水质调节
6.3.1 物理调节
常用的物理调节有:
冲、加水调节。在秋季末至早春季节,养鳗池每月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0%~20%;夏季每月加水两次,每次加水量为池水的5%~20%;台风前夕,雷暴雨天气,养鳗池缺氧时可加大换水量。
机械调节。晚上及中午均开动增氧机,中午开机时间为2h~3h;台风前夕,雷暴雨天气,可适当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
6.3.2 化学调节
常用的化学调节有:
当池水PH值在7以下时,可全池泼洒生石灰,每次用量为225kg/ha~375kg/ha,直至池水PH值在7.5~8.5为止。
夏天池水透明度大于35cm,冬季大于30cm时,应适当减少换水量或每公顷水面用复合肥5kg或尿素2kg加复合肥3kg对水全池泼洒,以增加池水中浮游植物生物量,改善池塘水体溶氧及水质状况。
6.3.3 生物调节
常有的生物调节方法有:
每公顷放养规格为0.25kg~0.5kg的鲢、鳙鱼各750尾~1200尾,控制“湖靛”的繁殖。鲢、鳙鱼种的质量应符合GB/T 11777、GB/T 11778的规定。
池塘内底栖动物数量较多时,应适当放养青鱼,每公顷放养量为150尾~225尾。青鱼种的质量应符合GB/T 9956的规定。
适当混养底栖杂食性鱼类,以清除池底残饵,防止水质变坏。
当鳗种长至表5(表5略,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出版的《无公害食品》一书)出池规格时,即捕捞上市或分池放养,保持较适宜的密度,以利水质稳定。
6.4 日常管理
6.4.1 巡塘
上下午各一次,清晨观察池塘水色变化,有无浮头、鳗鱼病害等情况,并检查塘基有无渗漏;下午着重观察池塘水色变化,池水肥度,鳗鱼摄食情况,并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是否冲、加水或增加开增氧机的时间。
6.4.2 防止鳗鱼浮头、泛池
鳗鱼密度较大、池底淤泥较多,或台风前夕,暴风雨引起上下水层急剧对流时,均会造成池水缺氧,引起鳗鱼浮头;池塘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浮游植物锐减时,也会引起鳗鱼浮头或泛池。防止方法有:
按6.3的措施处理;
池塘中轮虫、蚤类大量繁殖,应及时用0.2×10-6的95%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杀灭轮虫、水蚤,并换水施肥,使池水中浮游植物重新繁殖。
6.4.3 池塘清洁卫生
饲养期间,每月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每次用量为225kg/ha~375kg/ha,以改善水质,保持池水清洁卫生。
6.4.4 防逃
每当收获鳗鱼、清塘时,应彻底检查塘基,堵塞蛇、鼠穴,加以修整。特别要对进排水口进行彻底检修,以防止鳗鱼逃逸。
6.5 鳗病防治
6.5.1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6.5.2 彻底清塘消毒。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不放养带病鳗种下塘。
6.5.3 防治鳗鲡病害的药物使用方法按NY 5071的规定执行。
7 机械配备
每0.2ha~0.3ha池塘配置一台水车式增氧机,如水深2m或以上的池塘除配置一台水车式增氧机外,在池中央应加配一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每1.3ha~2.7ha池塘配置一台3kW轴流泵,用以加、注水。如扬程太高,需用离心泵。依据池塘总动力负荷的70%配置备用发电设备,以备停电急救之用。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