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行业标准
一切为农牧民增收致富
时间:2009-12-03 09:15:40来源:作者:春雨
  随着那曲地区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深入发展,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逐步树立起了“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抓增收”的意识;各县(区)、各涉农部门在引导群众组建合作经济组织方面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广大农牧民群众要求参与或组建合作经济组织的热情不断高涨;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人数越来越多,由少数群众自发行动向大多数群众自觉行动演变的趋势日益明显。呈现出了合作内容日趋广泛、形式多样、机制灵活、服务面广的良好态势。

  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数量上有新增加,质量上有新提高。截至目前,那曲地区共有各类规模不等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2家,注册登记的有58家,已具备条件、正在申请注册登记的有29家,参与农牧民群众达17837人,辐射带动农牧户7340户。经营领域涵盖畜产品加工、销售、运输、特色建材业等领域,固定资产达到1.48亿元,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农牧民群众比未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群众年人均多增收2573.6元。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水平有所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稳步提升,对参与群众增收的贡献越来越大,参与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那曲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了牧业产业化不是牧业生产形式的简单变化,而是对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一次深刻革命,要积极、妥善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的结果。

  妥善处理好“抓紧”与“不着急”的关系。培育和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最终出路,是对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一次深刻革命,事关农牧业基础地位巩固问题,是关系到那曲地区36万农牧民群众民生大计的问题,等不得、慢不得、急不得。那曲地区从改造提升传统农牧业,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力培育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大意义,在思想认识上始终有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坚持把培育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时刻想在心里、抓在手中,毫不放松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但是,抓紧不等于着急。由于宣传教育力度和群众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没跟上等原因,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组建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还不高,这是那曲地区目前培育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所面临的最大现实。对此,该地区保持清醒头脑,不脱离实际,不违背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生拉硬拽,而是积极行动起来,宣传好、引导好、鼓励好、扶持好合作经济组织,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好处。

  妥善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那曲地区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贯彻落实好“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首先从扩大数量着手,不拘一格地扶持发展,只要基本条件具备、群众有积极性、能够促进群众增收,就鼓励群众组织起来,力争在量上有一个较大的增长,形成一定规模,使广大群众在切身参与合作经济组织中,不断深化对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在扩张数量的过程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时给予服务指导,创造良好环境,提供相关优惠政策,使农牧民群众从中看到效益、得到实惠,增强群众的信心。同时,那曲地区加强对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群众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逐步引导他们建章立制,到相关部门登记注册,完善其风险调节、利益分配、契约约束等管理机制,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轨道,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目的。

  妥善处理好“小”与“大”的关系。一般来讲,事物发展的规律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无序到有序”。那曲地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也是这样。该地区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不讲大小讲作用”,坚决克服贪大求洋、图好看的心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高度重视目前合作经济组织在农牧区星星点点的发展态势,在引导、扶持上多下功夫,争取形成燎原之势,在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促进群众增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于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只要有利于产销链接,有利于农牧业结构调整,该地区都大力支持;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能够为农牧民提供生产经营服务,该地区就鼓励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介入、大胆经营,哪怕是由两、三户群众组成的合作经济组织,也大力提倡、全力支持,努力形成竞相发展的局面,通过市场竞争,逐步走向联合、兼并,最终实现由小变大、由弱到强。

  妥善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于、服从于内容。从存在的形式上看,目前,那曲地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致分为能人领办型、专业协会型、股份制合作互助型、联合牧业合作型和集体经营合作型。在这五种存在形式中,既有联系紧密的、也有联系较为松散的;既有在本区域内组建的,也有跨县(区)、跨乡(镇)、跨村组建的。虽然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形式不同,但都在提高当地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这就是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内容”。各县(区)、各涉农部门在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践中,牢牢把握住这个本质,不讲形式讲内容,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不强调一个模式、一个版本,多类型并存、多模式共同发展,紧紧依靠本县(区)资源优势,不拘一格地培育发展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合作,就发展什么样的合作,合作程度能达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什么程度。

  妥善处理好农牧民群众意愿与政府服务引导的关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在增强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护农牧民群众利益、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代表了农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那曲地区做到了不违背群众意愿,不用行政手段强行把群众组织起来。各级党员干部在教育、引导群众上下功夫、做文章,不但说给群众听,更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坚持每年抓几个点,做强几个点,典型带动,示范引路,逐步积累经验,完善措施,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辐射效应,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把农牧民群众吸引到合作经济组织中来。同时,强化服务意识,在政策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尽力为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设立和发展打开方便之门。采取“政府搭台、干部服务、群众唱戏”的方式,按照“引导不领导、扶持不干预”的原则,充分发挥好协调指导作用,千方百计地为发展壮大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做好服务工作。切实转变工作方式,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经常深入到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调研。针对他们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在现场提供政策、法律咨询、生产技术、销售信息等服务,真正使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做到发展目标明确、遇到问题有人解决、技术难题有人指导,真正为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