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行业标准
集宁区“种子工程”高速起航
时间:2010-10-09 14:40:2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泰斗
  •    还没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采访前,有一个背景资料很吸引记者,50多年前,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当时的“苏联老大哥”竟然在这里援建了一个全国当时最大的肉类联合加工厂。
        今天,当我们再次来到这个企业,依稀还能感到些许往日的辉煌,高大的厂房,宽畅的办公楼。记者得知,现在的“主人”——双汇内蒙古公司无论办公还是生产,依然沿用着过去的建筑。双汇内蒙古公司一个高管承认,公司真正投资也就两次,而且主要用在生产线上,第一次是2003年到2005年;第二次是2006年到2009年。第二次投资最大,投入1.2亿元,增加了26条高温肉制品生产线和6条日加工50吨低温生产线。
        多年来,双汇之所以投资缓慢,主要因为原料供应一直严重不足,多年来亏损多于盈利。直到2006年以后,公司才逐年有了盈利。“我们也看到了前景”。集宁区委书记罗虎在说。
        罗虎在认为,“过去,我们(政府)与企业对接还是不够,双方在认识上还有差距。”他举例说,近两年双汇加大投资力度,已经说明企业的认识在提高,企业经营意识在扩大。尽管现在原料的问题还存在,但(政府与企业)毕竟是想到了一起,这个进步难能可贵。
        集宁区是乌兰察布市政府所在地,有资料显示,这个地区地理位置在北纬41度,东经113度,属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再加上独特的交通优势和丘陵地势等有利条件,这里十分适宜养猪。上世纪60年代,该市曾经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养猪最高年份达到上百万口,但由于80%为农户散养,一直以来存在着养殖成本高、品种差、饲养技术落后、效益低、防疫跟不上等问题,适合养猪但养不好猪。
        在如何养猪方面,集宁区率先找到了落脚点——种子先行。2008年,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推动下,现代高效生猪养殖示范区建成。到现在,已建成2.5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猪舍,并具有出栏瘦肉型生猪6.5万口,年生产优质种猪3.5万口,实施全程按标准管理的产业链条,实现“示范区加基地加农户加标准化”的管理模式。2009年共繁育仔猪10万口,养殖户户均收入2万元。
        据罗虎在介绍,集宁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落实和完成了7个种植养殖高端项目,投资近10亿元。所谓“高端”,就是抓种子工程。除了上面的种猪基地外,总投资3亿多元的民丰薯业已经初具规模,年可繁殖马铃薯脱毒苗2500万株、微型薯1.25亿粒、原种5万吨。生产的种薯深受广东、云南、广西、山东和四川等十几个省市的青睐。还有一个大型的养鸡和养猪场也已经开工建设。
        这里的“五抓”,已经显现了一定的效益和作用,即:抓龙头、抓种子、抓标准化生产、抓特色、抓市场建设。记者采访发现,集宁的肉食品加工业,乳品加工业,马铃薯、蔬菜加工业,杂粮饲料加工业,肠衣加工业,还有传统的皮件加工业等不仅都有规模,在市场上也都有了稳固的阵地。而且龙头企业门类全、效益好。
  •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