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全市改善民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四个结合”、“五个兼顾”的建设方针,即分散治理与有效聚集相结合,行政推动和群众参与相结合,整体推进和分类指导相结合,阶段实施和持续发展相结合,兼顾统筹城乡、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全市“五大惠民工程”以及教育、生态、安全“三大优先发展战略”。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工作领导组。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县(区)四套班子领导实行了分片包点责任制,部门领导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做到了责任清、任务明。市委、市政府将“五个全覆盖”工程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首要工作,列入各级班子的考核内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把实施工程的决策责任、领导责任、组织责任和保障责任,落实到市、县、乡、村四级主要领导身上。组织、纪检部门也把“五个全覆盖”工作作为考核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工作中选贤任能、奖优罚劣。
制定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科学覆盖
推进“五个全覆盖”工程,我们坚持准备先行、规划先行。首先是做好摸底工作。在全市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调查,做到底数清、数字准,第一手资料准确无误。其次是做好充分论证工作。邀请市内外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以及所涉村庄村民代表,对工程的规模、质量、标准、要求、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广泛论证。第三是做好规划制订工作。每一项工程都制订详尽、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稳步解决、因地制宜,注重效益、建管并重的原则,将全覆盖工程与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做到资源共享,避免造成新的浪费。饮水工程坚持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突出安排水源工程和集中供水工程,优先解决饮水最困难人口。校舍安全按照调整布局、提升水平的要求,重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同时,不断加大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配套建设图书室、实验室、仪器室、电教室、师生阅览室、体育活动场所等,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水平。村卫生室建设坚持因村制宜、灵活建设的原则,根据各地实际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村通广播电视实行全面布局、立体覆盖的办法。村通水泥路突出注重质量、兼顾进度的要求,确保了工程的优质高效。
保障投入,统筹安排,实现联动覆盖
我们积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建民生工程的良好局面。首先,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市财政两年拨付配套资金9219万元,资金到位率达到95.6%。其次,捆绑资金,发挥集中效应。我们有效整合全市惠民工程建设资金、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建设资金和其他配套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增强了资金的规模效应。第三,以工补农,吸引社会投资。采取一矿一村、一厂一路、以工补农、以煤补农的方式,鼓励企业家为“五个全覆盖”工程投资,为家乡服务。第四,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我们注重充分调动和挖掘群众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前提下筹资投劳,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