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万事,粮为大事,世界万物,粮为要物。新形势、新环境下,粮食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更是国家能否维护自主,担当责任,营造和谐世界的战略性问题。中国的粮食没有近忧,却有远虑。千方百计解决好粮食问题,把粮食安全从国内需求的“口粮农业”上升为服务于国家全球竞争的战略产业,真正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是全党、全国、全民义不容辞的大事和要事。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理应积极行动起来,切实解决好粮食问题,筑牢粮食安全大防线。
筑牢粮食安全大防线可做的和要做的事情很多,但重要的在于坚持四个确保。
确保粮食的产量,这是筑牢粮食安全大防线的前提条件。粮食作为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作为13亿人口最基本的生活资料,靠进口解决不了,只有抓好国内粮食生产,才是根本之道。当前,应在严防死守耕地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和粮农素质的前提下,加大科技含量,增加补贴标准,夯实设施设备,出台务实政策,健全法制保障等方面狠下功夫,让粮食生产走人员精干化、品种优质化、面积规模化、耕作机械化、管理科学化、成本低廉化、保障法制化、效益明显化的现代化道路,确保粮食每年丰收、年年丰收。当然,在抓好国内粮食生产的同时,还可以采取走出去、购进来的办法,借他国之地从事粮食生产或进口适当的粮食,弥补国内生产的不足。
确保粮食的储量,这是筑牢粮食安全大防线的必要手段。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农村分散、运距遥远,而且自然灾害和各种风波风险可控可预的难度很大,防不胜防,加之粮食生产丰歉之地不一,丰灾之年交替,保证科学适度的粮食储备,做到有备无患,才能促进国家实施粮食宏观调控,保证民食军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用,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风波风险,确保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
确保粮食的供量,这是筑牢粮食安全大防线的终端环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与发达,市场已成为人们和各单位团体获取粮食的主渠道,市场上粮食的供量如何直接反射着粮食安全的状况,决定着粮食安全的目标能否最终实现。“行百步者半九十”,粮食的产量再丰,储量再多,如果市场上没有充足的供量,确保粮食安全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而,筑牢粮食安全大防线,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在于保证市场上粮食的供量,只有通过为市场供应充足粮食,打击违法经营,顺畅流通,稳定粮价,让粮食有的买,消费者能买得起,买得到,才能保证粮食安全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确保粮食的质量,这是筑牢粮食安全大防线的关键所在。俗话说得好,“ 食以安”为本,“粮以质”为先,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没有质量的粮食是不安全的粮食,粮食安全也就无从谈起。而且粮食质量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吃粮无小事,质量大于天。因此,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抓好粮食质量,必须力求万无一失,不出一事。
(作者单位:省人大财经委)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