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璧山丁家街道高古村,连片绿色麦田里,几个黑色大棚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走近一看,黑褐色的木耳层层叠叠挂在支架上,几个村民正忙碌地采摘着。
“我家黄背木耳不愁销,4元钱一公斤,供不应求呢!”种植户李定勇说,他从4年前便开始种植木耳。
“出耳质量好不好,关键在于温湿度的把握。”谈起黄背木耳种植经验,李定勇告诉笔者,
“以24—28℃温度最为适宜,空气相对湿度在65%左右,发菌期间不需要进行喷水,这样,大概经过40-50天左右的时间菌丝就会长满菌袋,然后再培养5-7天,当菌种表面出现微黄色的水珠时,只要光照合理,就可以出耳了。”
在他的精心管理之下,第二年,每袋均产出3斤黄背木耳。为拓宽销路,他以每斤1.7元的价格低价销售,每袋收入5元以上,产值超过40万元。
如今,李定勇种植规模达到了近30万袋,成为本市最大的黄背木耳生产基地,远销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不光是李定勇富了,一季黄背木耳种植下来还能帮助解决当地20多名村民务工问题。
而且,在李定勇的带动下,高古村的村民们也开始学习种植起黄背木耳来,“今后我想继续扩大规模,带领更多的村民致富。”李定勇信心满满地说。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