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服务 -> 技术攻关
前沿创新为杂交小麦种业增添光彩
时间:2016-11-15 00:50:59来源:作者:

  本报记者李庆国芦晓春

  近日,记者从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了解到,今年中心科技创新工作亮点频现,科技服务工作稳步推进,为杂交小麦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据了解,中心科研工作的亮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成功立项。该项目以创新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核心种质,发掘并创建杂种优势群,研究生态远缘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强优势杂交种亲本快速选育技术,杂交种组配模式和杂种优势预测与利用技术,创制强优势突破性新材料以及新型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选育小麦强优势杂交种等为主要研究内容,全面加速杂交小麦大面积应用步伐,提高杂交小麦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第二,“十二五”863课题“强优势小麦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项目顺利验收。课题以二系法技术为主体,兼顾化杀法和三系法技术,就亲本种质创新强优势组合选育高产高效制种技术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及杂种优势相关基础研究等开展系统研究工作,圆满完成了课题任务和指标。第三,杂交小麦在环渤海盐碱地低产田示范表现良好。杂交小麦在示范田表现出明显的生长势强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等优势,整体返青早生长快叶色浓绿长势喜人,较对照品种抗逆抗盐碱优势突出,获得当地种植大户和经销商的一致好评。第四,DNA指纹数据库继续保持国内最大规模。2016年度,为不同生态麦区国审品种和部分省市级审定品种等构建了DNA指纹数据库。目前,审定品种DNA指纹数据库新增品种440份,数据库扩容至2880份。

  科技服务与产业方面,中心联合杂交小麦种业公司积极应对农业政策调整和新常态下的种业发展需求,以环渤海中低产田为重点,实施品种示范推广与产业化开发相结合的经营策略,实现杂交小麦与目标市场高度融合,创建了杂交小麦商业化发展新模式,在国际上率先打通杂交小麦种业产业链。

  今年,小麦中心在京津冀鲁等区域组织开展杂交小麦测试和示范展示工作,测试组合30余份,建立测试网点18个,建立示范区120个,展示杂交小麦新组合12份,示范区面积超过2万亩,率先在我国北方麦区建立起了系统的杂交小麦联合测试体系和示范推广网络。全年开展各类杂交小麦田间科技服务50余次,培训相关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合作社员等约2100人;围绕杂交小麦节水抗旱高产稳产等组织观摩会40余次,示范观摩人数达2600余人;对京津冀鲁等地的小麦示范田组织专家进行了实收测产16点次,示范区平均节水约30%,平均增产23%。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