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服务 -> 专家言论
安徽省农委发布《全省农业生产救灾预案》
时间:2009-12-29 12:34:24来源:中农兴业作者:扬帆
全省农业生产救灾预案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2007年7月11日)     6月底以来,我省自北向南先后出现连续降雨或强降雨,部分地区涝灾严重。为抓住农时季节,搞好农业生产救灾,将灾害损失减到最低限度,特制定全省农业生产救灾预案。     一、因灾绝收地区,农作物补改种预案     根据积水排除时间的早迟和农时季节要求,及早安排补种或改种。     1、7月中旬(或大暑)前退水地区。重点改种玉米、山芋、花生、西瓜、胡萝卜、马铃薯、速生叶类蔬菜等适应性强的作物。     沿淮地区可选择早熟品种,补(改)种生育期短的作物,如早熟夏玉米(掖单4号、登海1号、中夏1号等)、鲜食玉米(皖甜1号、苏玉糯2、5号等)、菜用大豆(新六青、特早1号等)、鲜食秋花生(皖花2号、鲁花9号等)、秋播西瓜(苏蜜1号、京欣1号)等。     沿江江南地区扩大晚稻面积,可推广“早翻晚”技术或晚稻催芽直播技术。     2、8月上旬(或立秋)前退水地区。重点改种绿豆、玉米(用作青饲料)和蔬菜。     适宜的蔬菜种类为:黄瓜、番茄、菜豆、空心菜、大白菜、小白菜、早花菜、秋萝卜等。     3、8月20日(或处暑)前退水地区。重点改种荞麦、速生蔬菜和反季节棚室蔬菜等。如食用菌、小白菜、青花菜、洋葱、冬春茬茄子、番茄、黄瓜、笋瓜等蔬菜品种。     为争取农时,可通过育苗移栽、调整播种技术(如催芽直播)、地膜覆盖等手段,弥补季节时限。     二、短期水淹后,作物尚能恢复生长的地区,灾后田管的主要措施     强降雨造成农田积水,但涝渍时间较短,在地作物恢复生长的可能性较大。这类地区应采取积极措施,排涝降渍,查苗补苗,加强田管,促进苗情转化。     1、清沟排水,除涝保苗。立即开机或人工排涝,抓紧清沟除渍,旱地力争在24小时排除田间积水,水田争取在72小时内现苗,确保作物正常生长,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及时清理田间沟系,做好“三沟”配套,预防二次涝渍。     2、查苗补苗,中耕培土。对缺苗断垄的田块,通过移稠补稀或补种补栽等措施及时补苗,确保全苗。适时开展中耕培土,散去土壤多余水份,提高土壤通透性,保持根系活力。     3、增施速效肥,促进苗情转化。涝渍之后,土壤肥力流失较大,应及时增施速效肥料,适施磷、钾、钙肥,补足地力,促进苗情转化。蔬菜采用遮阳网覆盖,整枝修剪,延长收获期。     4、及时防病治虫。雨情加重虫情,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程度加重。作物受涝渍后,植株素质下降,易受病害侵染。应加强病虫测报,抓好病虫害防治,控制病虫害暴发成灾。     三、行蓄洪地区     这类地区退水时间预计较迟,除局部地区可发展速生蔬菜以外,重点是及早做好秋种各项准备工作,调整秋种结构,发展高效作物,抓好秋冬季农业开发。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