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服务 -> 专家言论
关于发展沅江市绿色农业的思考
时间:2013-05-14 01:18:44来源:作者:易欣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碳石油等高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发展与环保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绿色农业正遵循这一原理,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确保人类健康的要求出发,按照产品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特定品质要求生产,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从而打造出绿色农产品品牌,满足市场消费。这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市农业朝绿色方向大力迈进,在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开发绿色产品品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绿色农业呈现出了勃勃发展生机。

一、我市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绿色农业发展的步伐较快,成效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地环境保护和基地建设得到有力推进。通过减少工业污染,杜绝不合格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等,使产地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据统计比较,近三年来,我市稻田农药施用早、晚两季共6次,比2006前早稻减少1次、晚稻减少两次,全市农药总量1600吨,比2006年前减少500吨,其中生物农药比重占到33%,比2006年前提高28%,肥料施用总量达18万吨,比2006年前减少1万吨(复种指数提高10%),农田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率达80%,比2006年前提高30%,作物物秸杆还田率达60%,比2006年前提高10%。经检测我市土壤符合国家二级标准,空气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灌溉水、地下水符合国家标准。2004-2009年,我市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达91.4万亩,其中水稻35.6万亩,油菜29.3万亩,柑桔6万亩,蔬菜5万亩,西瓜2.5万亩,水产品生产15万亩。还有无公害牲猪生产30万头。2006-2009年,进一步加强绿色基地建设,已建立四季红、阳罗西瓜基地2万亩,南大乌鳢基地5000亩,草尾蔬菜基地4000亩,南嘴有机农业基地1200亩,大通湖垸水稻基地25.2万亩,2007年,国家已授予我市绿色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25.2万亩生产标牌。

二是“三品”开发和品牌建设成效明显。按照政府推动、部门管理指导、企业开发的思路,我市大力开发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至2009年底止,全市已有胜春、泰之味等7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子10个产品、卢青年米业5个产品、佳天隆米业5个产品、南大乌鳢1个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有南嘴西畔山洲92个产品通过国家环保有机食品认证。2010年正在开发伸报认证的有天健米业5个产品、南大洞庭湖洲速冻鲜饲料2个产品。这些认证产品从我市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中开发出来,冠以绿色食品标志,形成市场消费品牌,极大的提高了沅江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在国内外市场的的竞争力。特别是^***子、南大乌鳢、卢青年米业、西畔山洲有机农业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绿色品牌;草尾、黄茅洲、南大膳、阳罗洲四镇水稻生产已成为国家认定的绿色原料基地。据初略统计:全市绿色农产品生产总量已占到整个农产品总量的65%。

三是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健全。绿色农业既是质量安全农业,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整体推进中,绿色农业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已初步建全,主要是在加强原有的农业投入品管理体系、农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健全了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绿色食品开发和认证申报体系。(1)技术标准体系。已于2006年成立了湖南省首批农业市场信息股,为农业局行政股室。已收集环境质量标准10项;收集绿色食品质量标准101项;修订生产操作技术规程128项;选择沅江特色产品制定地方标准10项。基本实现了农产品生产有标可依。(2)检验检测体系。2006年,沅江市建立了湖南省首批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站,定了五名在编的专业检测技术人员,并通过配备完善的仪器已获湖南省计量认证。同时已指导城区大型农贸市场和城郊蔬菜基地建立了检验检测室,形成了初步的检测网络。(3)绿色食品开发与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市政府于2004年成立了绿色食品开发领导小组,同年市农业局设立绿色食品开发与申报管理办公室,为内设机构,2010年市农业局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加强了绿色食品的开发与管理。

但是,我市目前绿色农业的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有认识不够深化、投入力度不够大的问题。技术标准的推行、检测网络的健全、产品的开发认证等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撑,投入一时很难跟上来;有生产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品牌开发不够、技术标准实施滞后的的问题。绿色品牌的开发受着产业化发育水平的制约,这要求要很好的探索企业一体化经营机制,才能使绿色产业越做越大;有管理难以到位、质量监控难以规范的问题。传统习惯的化肥施用目前仅氮素的平均利用率还不到35%,我市每年的农药投入量达1800吨,其中化学农药占67%以上,工业污染源没有有效根除,这些环境污染都是影响绿色达标的直接原因。

二、我市绿色农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1、强化“绿色”理念。绿色农业是生态型农业,是低碳型农业,是可持续发展农业,是实现发展与环保双赢、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重要途径。因此,首先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发展绿色农业的认识,要充分看到绿色品牌在“市场——绿色品牌——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产业链中的重要性,要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提供支持。其次要进一步加大绿色技术知识的普及,要在全市范围内对生产者、经营者、加工者、消费者开展广泛的宣传培训,使绿色理念贯穿到生产、加工、经营、销售各个环节之中。

2、明确发展思路。从维护我市湖区整体生态和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充分发挥我市生态资源优势,按照政府推动、部门管理指导、企业农民主体参与的原则,坚持一个面向、狠抓两个重点、实现三个突破。一个面向是坚持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绿色产品。两个重点是:一是以基地建设为重点,通过全面普及绿色标准技术,力争全市95%的农产品产地均为国家级绿色原料基地;二是大力度开发绿色品牌,力争每年的绿色食品认证个数在10个以上,南咀有机农业做大做强成国家级样板。三个突破是:一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上取得突破。通过有效管理手段真正消除工业污染、农业投入品和生活废弃物对生产环境的污染,确保生态环境良好。二是在产业一体化经营机制探索上取得突破。绿色品牌的开发靠经营组织和企业来实现,而经营组织和企业又靠品牌来支撑,因此要大力培育经营组织和企业,提升产业经营水平,建立好“市场——绿色品牌——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形成稳固的一体化经营机制。三是在质量监控管理上取得突破。要以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契机,全面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健全完善以沅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为龙头的、以各大农贸市场、生产基地、企业为纽带的检验检测网络,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

3、落实发展措施

(1)加大绿色标准化技术推广力度。要通过广泛的收集标准、修订整理标准、并把标准制订成生产操作规程,普及运用到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当中,全面指导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来组织生产和加工。生产之前和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使用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生长素、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和灌溉、养殖、加工用水;组织营销和加工过程中,所用主料、辅料以及添加剂均要采用绿色原料。目前,我市大宗食用农产品水稻、油菜、柑桔、鲜渔、牲猪、家禽等,只要推行了绿色标准种养技术,都可以成为绿色食品。

(2)加大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确保城乡居民健康消费的保障,也是全面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基础。二者其目标以及工作手段均是一致的。因此,要从全面发展绿色农业的要求出发,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一是要加强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工业污染和生活废弃物的污染,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和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保护生态资源,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生态型的产品;二是要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激素、添加剂的使用,要实行农业投入品登记管理制度,严厉打击不合格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生长激素等农资产品在市场流通,打击坑农害农行为,确保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安全。三是要建立和推行市场准入机制。要以现有的沅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为依托,扩大充实中心职能,健全市场、基地检验检测网络,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市农业局要组织和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的质量综合监督检查,同时建立起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实施农产品标志管理和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让有绿色或有机标志的畅销其市,对检出不合格的不准进入市场,严把质量管理最后关口,促进生产者、经营者自觉的发展绿色农业。

(3)加大基地建设和品牌开发力度。以我市生态资源优势为依托,建立绿色食品基地,开发绿色食品品牌。目前,我市真正建立的绿色基地还只有大通湖垸的水稻、草尾的蔬菜、南咀西畔山洲的柑桔、南大的乌鳢4个,不到28万亩,认证的绿色品牌只有22个,其发展的潜力很大,开发的任务很重。近五年内,要着力建设好赤山岛及南部的柑桔、四季红、阳罗的西瓜、平湖垸的整个油菜、内湖渔场的水产、南洞庭及鹿湖野生渔菜等绿色基地。继续重点开发^***子食品、西畔山洲柑桔、洞庭龙野生渔、洞庭渔郎、亿昌麻香糕、天健米业、南大冷冻饲料、艾青蔬菜、四季红、阳罗西瓜、四季红腐乳、野生蓠蒿芦笋以及卢青年、佳天隆、天健大米系列等产品品牌,力争绿色产品认证每年10个以上,总数达到80个以上,打造国内知名绿色品牌10个以上。使我市绿色农产品生产总量达到85%以上。

(4)加大政府推动和扶持力度。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推进和扶持三大体系建设,既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包括生产、加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技术操作规程;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整合农业、畜牧、水产检测职能,建立综合质量检测中心,同时加强市场、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的检测网络建设,使质量监督管理到每个环节;绿色食品认证认可体系建设,要专门设立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明确为事业机构,加大绿色食品的开发、申报与管理。以上这些都需要政府给予财力和物力上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二是产业化建设上的支持和推动。要用抓工业化的理念抓绿色产业开发。要在绿色产业业基地建设、绿色经营合作组织建设、龙头企业一体化经营建设、绿色产品市场开拓上搞好引导,有效组织,并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从而推进我市绿色农业蓬勃发展。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