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服务 -> 专家言论
农村水环境亟待改善
时间:2013-07-05 00:14:22来源:作者:易欣

水既是生命之源,又是农业之本。但近几年来,农村水环境状况存在恶化趋势。农村面源污染问题迟迟未能有效解决,突发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改善农村水环境,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改善农民生活品质至关重要。本期特刊登有关文章,以飨读者。

水污染以及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同时,随着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发展中国家的水环境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了解中国农村水环境现状,抓住农村水环境治理关键刻不容缓。

改善农村水环境意义深远

■阅读提示农村地区已经成为中国水环境污染的重灾区,中国广大农村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环境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基层民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民生问题。

农村水环境系统既是农村大地的脉管,对雨、洪、旱、涝起着调节作用,又是农业生产的生命之源。保护好农村水环境是保障农村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自然基础,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投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又能给农村水环境的保护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支撑。因此,如何实现广大农村地区的水环境可持续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中国不仅是快速城镇化的发展中国家代表,更是一个农业大国,实现农村地区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应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内容。我国农村区域广、农业人口多、农业水资源占用比例大,污染问题严重,这一切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水环境改善,影响数亿农村人口的生活和健康,并且也严重制约了城市区域以及其他社会经济部门的发展。因此,有关农村区域水环境的研究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根据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提案调查,中国88%的患病人群和33%的死亡人群均与生活用水不洁直接相关;2010年环境保护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显示,农业源主要污染物如COD、总氮和总磷分别占总排放的43%、57%和67%,农村地区已经成为中国水环境污染的重灾区。因此,中国广大农村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环境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基层民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民生问题。

农村水环境建设的主要问题

■阅读提示中国农村水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存在点面源复合污染日趋严重、污染防治与管理技术缺乏、农民环境意识淡薄等问题。

由于历史累积及潜在扩散效应,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中国农村水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点面源复合污染日趋严重、污染防治与管理技术缺乏、农民环境意识淡薄等,在我国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规模化养殖密集、受城市活动影响剧烈的新农村地区显得尤其典型和突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国家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

农业生产中的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化肥和农药是首要污染源。我国化肥年施用量达4700多万吨,但利用效率却较发达国家低10%以上;而农药利用率仅在30%左右,大部分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灌溉和降水的作用下进一步污染地下水。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城乡结合带建起大批畜牧养殖场,而绝大多数养殖场采用粗放式圈养,没有排水设施,更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粪便及尿液随意排放,加重了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并对区域水生态系统产生长久破坏性影响。

村庄分散的地理分布特征造成污水分散,难以收集。目前农村人畜粪便、厨房污水、家庭清洁、生活垃圾堆放渗滤而产生的污水难以收集,并缺少相应的分散式或者小规模处理设备。由于没有配套的设备所致排泄污水肆意排放导致污染扩大,在东南部沿海地区以及北方养殖业集中区最为典型代表。农村地表水污染存在已久,集中于河湖地区,以点状污染为主,并伴有向面状污染扩散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地表水水质恶化仅表现在南方地区的滇池和太湖,如今已发展至辽河、海河、滦河、淮河和黄河流域。

乡镇企业污染较为普遍。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乡镇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粉尘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过50%,乡镇企业污染呈现非点源污染特征。工农业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是地下水污染主要来源,氮磷钾、有机质、病原体、氟化物、重金属和高含盐量是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主要物质。因此,我国农村地区点面源复合污染日趋加剧,致使水污染治理更趋复杂,成为水环境危机进一步加剧的潜在因素。

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及相应的管理能力欠缺。水源地环境污染存在管理盲点,水质存在安全隐患。受城郊区工业废水、农业非点源污染等影响,地表水、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农村地区居民饮用水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并可能对人体身心健康、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等造成危害。随着工业废水排放、城市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和农药化肥施用量大幅增加,许多污染物含量已经超出水体最大纳污能力。

农村地区集中供水人口所占比例小。目前,农村90%属于单村供水工程,绝大多数小规模的单村供水工程相对缺少水质净化处理措施,而沿用传统的自建、自管、自用分散的取水方式又普遍缺少水质检验措施。实行集中供水的农村地区,其供水设施未进行有效净化,同时其水源地周边会受到厕所、垃圾、污水等影响,致使其水质远低于国家饮用水相关标准;而实行分散供水的农村地区,其水源间接触不同污染源的机会较多,导致微生物污染、工业污染、非点源污染等成为居民饮用水安全的潜在威胁。虽然《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等对完善农村供水实质卫生检测和监测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高效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仍然相对滞后。特别是在进一步快速城镇化所引发的撤村设镇等背景下,如何确保各项水环境建设与保护工程提前适应新型城镇化需求,仍然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任务。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