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1万亿斤的台阶上,我国粮食增产的难度增大,国家出台政策,首次明确农作物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地位
我国粮食稳定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种子产业必须有新的突破
部分种子企业从体制上并没有与科研院所完全分开,用国家项目经费研发出来的种子成了自己经营的商品,对其他企业造成不公平竞争。而且由于科研院校的经费不足,就把商业育种作为创收措施,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基础研究和公益研究
站在1万亿斤的台阶上,我国粮食稳定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种子产业必须有新的突破。国务院日前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农作物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地位,指明了今后农作物种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种业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管理、科研、企业,种子产业的各环节如何形成合力,乘势而上?记者进行了采访。
政府管理
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实现种子源头追溯
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廖西元说,强农先强种。作为我国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种业发展事关粮食生产长期稳定发展。
辽宁省农科院院长陶承光说,发展中国现代种业,必须明确政府、科研、企业的三者定位,前两者都服务于种子企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种业发展之路。
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叶贞琴说,《意见》明确了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快速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
促进我国现代种业的加快发展,必须 “产学研联合”和“育繁推一体化”。据介绍,中央财政将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为种子企业开辟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免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种子生产经营所得税,在兼并重组方面给予税收优惠;建立健全国家和省两级种子储备制度,鼓励和引导相关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加大对种子收储的信贷支持,中央和省级财政对种子储备给予补助。
种子要发芽,环境要优化。
首先提高两个门槛。一是“品种准入门槛”,提高农作物品种审定要求、标准,解决“多乱杂”问题;二是“企业准入门槛”,要对种子企业生产、营销、科技等提出明确要求,培育竞争能力强的大企业。
其次,实现营销模式变革。要改变现在多层次、多环节的代销模式,切实转变为从种子生产到农民用种的直销模式,实现种子源头追溯。
第三,切实加强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格种子生产、市场等经营环节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说到提高种子生产经营的行政许可门槛,一些小企业人心惶惶,其实大可不必。提高许可门槛不是要消灭小企业,只是不给这些小企业独立的种子包装权和商标权,小企业成为大企业的代理商或销售商,照样可以做得很好。其实,现在得到市县级行政许可的大多数种子企业也只是在搞代销或代理。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