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营销评论(http://mkt.icxo.com), 搞营销策划或做创意的人一定要善加使用“借”,问题是往往是借什么和怎么借。其中借什么是个难点,想到了就不难,怎么借可能就会在思考中水到渠成。难的是很多人想不到该借什么,这需要对事物规律有正确的判断,对人性和市情有深刻的体察。 我举个例子,似乎更能说明如何利用“借”字: 案例: 怎么样,简单吧!借力发力,问题只要想到借消费者的力,难题就迎刃而解。 “借”字也可理解为利用,善用资源,创造利益。既然属于利用,就应该讲究一个互利的原则,也就是双赢或多赢的营造,让市民免费借书,市民得到好处,然后再利用市民这么庞大的“免费搬迁劳动力”把书归还到新址,复杂的问题顿时简化到极致。 而且,这时普通员工想到的,而不是所谓的策划大师喔!可见人人都有创意,神来之笔任何人都可舞弄。当然我不是说人人都能从事策划或是创意工作,因为那必须需要广博的知识和对事物深刻的把握和理解以及长期练习和锻造思考力和整合力。毕竟一次的灵光可能人人都会有,任何时候都能有灵光可能就得讲究本事了。
相传大英图书老馆年久失修,在新的地方建了一个新馆,这就需要将老馆的图书搬到新馆去。这里的问题是图书馆采用搬家公司搬家的预算经费是350万英镑,可图书馆一下子又筹集不到这么多钱。雨季即将到来,不及时搬家可能造成的损失很大。怎么办?馆长动员各位馆员想办法,结果有一位馆员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说只需150万英镑就可以解决图书馆搬家的问题。馆长很高兴,要求该馆员说出自己的办法。馆员说:“好办法/好主意也是商品,如果图书馆能将用150万元搬家后的余额给我,我就提供我的办法。”馆长说可以答应他的条件。馆员和馆长因此签订了一个合同,并依照该馆员的办法实施搬家,结果连零头都没有用完,就顺利地完成了从旧馆到新馆的图书搬迁工作。该馆员因此获得了一笔丰厚的创意收入。
该员工如何做的呢?
原来该员工在泰晤士报上登出一则消息: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出借图书;但因图书馆迁址,请市民把书还到新址。一月后,所有图书都搬进了“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