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幸福城农场一连连长李辉
时间:2011-06-01 14:43:17来源:中国三农市场网作者:王玉


2003年,28岁的湖南小伙李辉被任命为幸福城农场一连党支部书记、连长,消息传出在农场上下引起不小的轰动。五年间,李辉把一个全场职工收入最低,意见最多,职工队伍最不稳定的单位带入场里的“先进连队”、“高产连队”‘、师级“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和兵团授予的“五好党支部”。荣誉和光环的背后,李辉为此付出了无数的辛劳。

勇挑重担破难题

幸福城农场一连在2002年前连续亏损,承包户亏损挂帐290多万元,职工队伍非常不稳定。李辉担任一连党支部书记、连长,他深知肩上的担子沉重,职工群众刚开始心中都充满疑问,让一位如此年轻的小伙子来管理一个在全场上下认为问题最多的单位能行吗?在这样的处境下,语言是苍白无力的,唯有行动才能证明和改变一切。他开始和支部一班人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那个冬天,李辉每晚都忙于走家串户,把职工所反映的问题记了一整本笔记本。经过深入的了解,他发现职工观念陈旧,对推行滴灌不能接受,连队8000多亩地只有1000余亩实行了滴灌,当时职工普遍认为滴灌成本高,不出效益。要想职工的腰包鼓起来,不改变职工思想观念,依靠科技兴农,是没有出路的。李辉找到未来连队发展方向,心中笃信自己能带领职工走上致富的道路。他和班子成员经过认真酝酿,提出了“提素质、树榜样、上科技、增效益”的总体思路。为此,他每一个星期都要召开一次职工大会或地头现场会,给职工及时的讲解农业生产知识及科学技术知识培训,很多职工不理解李连长的会怎么这么多,时间一长,职工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下地和干部探讨的最多的是棉花科学管理知识,由其是滴灌棉田,在李连长的科学水肥的运筹指导下,呈现了“千亩一展平、一颜色”的喜人景象,这下,沟灌地和滴灌地形成鲜明的对比,到年底一算帐,沟灌地的产量每亩比滴灌地少了近100余公斤产量,以前那些不愿意滴灌的职工纷纷找到李连长要求实行滴灌种植,看到职工的观念及意识在发生喜人的转变,李辉对连队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2004年这一年,连队生产总产籽棉252万公斤,单产350公斤。职均收入22000元,比上年增长20%,创一连历史记录。

  勇住直前创佳绩

连队的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李辉有了更长远的打算。他要在两到三年内,实现连队大变样的目标,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李辉是个敢想就敢做的人,他把发展连队经济,增加职工收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面加大各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了滴灌效应,他想到了更新棉花品种,此时农场正在推广试种杂交棉、K7等新品种,通过对全连土质的全面掌握和了解,他大胆全面变革了连队的种植计划,2005全连全种新品种,当大部分连队还采取保守种植时,李辉已带领全连职工迈出了全面更新品种脚步。头一年种植新品种,谁都没有种植经验,很多方面值得深入了解和研究,他随身带有一个小本子,那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他的观察日记和心得,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连队每一个条田都印有他的脚印,春播、田管、秋收,他不知磨破了多少双布鞋,换了几条摩托车轮胎,由于过度的操劳,他原本一头浓密的黑发日渐稀少。

他通过对连队科技示范户的培养,以点带面、以职工带动职工的方法,在科技示范户杜永萍地里进行移苗试验,单产达518公斤。科技示范户刘淑君、王成仁、何平、汪崇秀、高山等16名承包户单产达450多公斤,尤其是承包户韩志友和高山在科技管理投入大,2007年单产比2006年分别增加80公斤和100多公斤。全连有5个条田通过场高产条田的验收,有一个条田通过师级高产条田的验收,得到师级领导的赞誉和重视。这几年,在李辉的带领下,呈现出一串串惊喜的数字,一连2007年棉花总产达到355万公斤,单产达到450公斤,职均收入突破35000万元。2008年在受到低温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职均收入达到3万元,这一串串数字,是职工得实惠的见证,也是李辉成长和奋斗的历程。

在连队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2006年,李辉带领富裕起来的职工全面加快“好条田,好道路,好林带,好渠道,好居民点”的“五好”连队建设步伐,从2006至2008年,他申请危旧住房改造工程,累计拆除危旧房89户,改善职工居住条件。现在全连职工都搬进了新房,安装双瓮式户厕、化粪池、沼气池“三位一体”的配套设施。连队营区铺设柏油路面,所有住户门前统一铺设水泥预制道路,和连队柏油路接通,实现连队内部所有道路硬质化。现如今连队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欧式居民住房整齐排列在绿树大成荫中,柏油路、水泥路纵横在居民区中,家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户户有摩托车,电脑宽带接进了职工家庭,五家职工开上了小轿车下地。连队职工孙红梅感慨的说:李连长这几年带带领我们拿到了钱,都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思想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也象城里人一样追求美好的生活。

  形象与心声

李辉既是一名党员,更是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对干部爱护有加,善于抓好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他有一个6字准则,那就是“严是爱,松是害”,把严格要求作为爱护干部最有效的形式。注重培养干部业务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善于放权,善于讲究领导艺术,十分注意与党员、干部的情感沟通,关心职工疾苦。

李辉对孤寡老人郑海山视同父母,住院、看病、生活问题样样关心。在2006年5月23日,郑海山突然生病,疼痛难忍。当时李辉正在泵房检查安排第二天的滴灌工作,听到这件事立刻开车到郑海山家把他送进医院,签字担保作手术治疗。由于郑海山工资太低,又多方协调解决住院费。还派人送饭,并每天来探望。手术后郑海山握着李辉的手激动得说不出一句话……由于郑海山多年一个人生活,花销没有节制,经常入不敷出。出院后,为了保证他的身体健康和开销稳定,李辉征求他本人的意见后,由报帐员员和出纳保管工资卡,每月根据实际情况给他发生活费,还让他参加三老护院队。随后,郑海山写了感谢信在《塔里木报》上刊登。电视台采访时,在摄像机镜头前郑海山说起李辉对他的关心照顾,泣不成声。

李辉扶助特困职工孟耀中的点点滴滴,在一连的职工群众中有目共睹。在2007年年三十,李辉慰问连队的贫困户孟耀中时,看到桌上的菜只是两盘蔬菜,当时李辉鼻子就发酸了,拿出200元递给老孟。在2008年里,李辉从思想上、技术上、经济上、物质上给予他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拾花期间不但为他找好固定拾花工,还自己垫付拾花费;多方申请为老孟添置电视机;在经济上扶助1000余元。今年,老孟的40亩棉花收成很可观。

在生活中,干部业务有什么困难,李辉总是能恰到好处、细心、诚心帮助排忧解难;在干部业务眼中,李辉从没有端领导架子;对待干部业务中的工作失误或问题,总是点到为止,或个别谈心、交流,从不挫伤工作的积极性,他的这些工作、为人之道得到一班人由衷的尊敬和爱戴。有一类领导干部,不怒自威,不怒自尊,李辉就是这样的领导干部。在荣誉面前,他有经常反思、自省的良好习惯,得意淡然,失意坦然,他常说:我从一名学生走到今天的岗位,党给予我的荣誉和地位已超出我的付出,还有很多事值得我去做!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