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万里平畴。五月,正是麦子将熟时节。东留善固村一个个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像沉甸甸的麦穗,呈现在人们眼前。他们的领头人全国劳动模范、临西县东留善固村党委书记吕廷祥更像一面鲜红的旗帜,迎风而展,走在最前。
吕廷祥(资料图片 来源:邢台地税局办公室)
为民谋利,家家找到致富路
为发展农村经济,给家家找条致富门路,吕廷祥操碎了心。
村里有伙年轻人爱摆弄汽车,吕廷祥为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就引导他们搞运输。他亲自帮他们办驾照、办运输许可证,遇到困难,就帮助他们解决,货源少了还帮着联系货源,运输中有了麻烦他都出面帮忙。村民冯占为在几百公里外的地方出了交通事故,吕廷祥半夜听说了,连夜赶到现场帮助处理。在他的帮助下,东留善固村运输业越干越红火,目前全村有了200多名司机,50多部重型汽车,运输业成了百余户村民滚滚不断的财源。现如今,东留善固村有在村办企业上班的,有搞木材加工的,有搞理发照相的,有搞饮食服务的,70%以上的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上,他们不仅解决了吃饱吃好的问题,而且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吕廷祥在带领群众快富大富的同时,一刻也没忘记因种种原因出现困难的家庭。有一年,本村孙俊月在外打工时受伤致残,他的爱人绝望地回了娘家,好端端的一个家庭眼看就要崩溃。吕廷祥带头引导群众为这个困难家庭捐款近万元,俊月媳妇被全村人的爱心感召了回来,廷祥马上安排她到村办企业上班。如今俊月家盖了新房,装了电话,娶上了儿媳妇,过上了幸福生活。廷祥就是以这样的爱民之心,对那些条件差一些、智力弱一些、身体有残疾,因种种缘故出现困难的家庭,要么给一定的救济,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要么安排一份工作,使他们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在东留善固人均收入最低的家庭,比全县人均收入水平还要高出许多。吕廷祥“在致富路上,不让一户掉队”的承诺,在这里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因此,乡亲们常常赞叹:廷祥是帮俺致富的“启明星”。
全民教育,塑造新型农民
熟悉的人都知道,东留善固人思想较为解放,工、商、建、服、运、农、林、牧、副、果等行行业业都有人会干,都能干好。东留善固人风气正,团结和谐,民心思进。这归功于吕廷祥深刻认识“人的发展是最根本发展”的道理的思想,并得力他抓好提高村民素质,塑造新型农民的工作方法。
吕廷祥非常注重学习型村庄建设工作。他常讲:“不重视教育的村庄是没有希望的村庄,不重视教育的干部是没有远见的干部。”十几年来,该村用于学龄教育的投资高达300余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关心教师生活、救助贫困学生,使全村孩子全部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经过年复一年的努力,这里40岁以下的成年人,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占到了90%以上,还出了50多名大学生。他们还投资近百万元强化成人教育,建设了党员活动室、文化宣传室和藏书2万余册的4个图书阅览室,建设了有线电视插转台,实现了有线电视“户户通”,开辟了电化教育培训基地;聘请了省、市、县有关方面的专家任培训农民兼职教师,来这里为农民授课讲学传授技术。全村有200多人获得了各种专业职称证书,培养出了近百名企业管理干部和民营企业老板,几百名青年农民成为现代企业职工。全民整体素质的迅速提高,推动了经济发展,提升了思想道德水准,展现出东留善固人的风采。
科学发展,和谐春风荡村庄
“为百姓当家,靠的就是共产党员的赤诚公心;为百姓当家,靠的就是共产党员脉脉的爱民之情。共产党员的心里搁不下一个‘私’字。”这是吕廷祥常说的话。他时时严格要求自已,处处当好党员干部的表率,用行动为党旗添光彩。他的模范带动作用,换来的是群众的爱戴和信赖及村里的和谐之风。
2007年村里决定建一个玉兰纪念馆。在玉兰纪念馆筹建期间,全村千余人自发参加义务劳动,586人自发捐款295320元。2008年3月31日举行开馆仪式,村里60多部家庭小轿车用于接送来宾,90户村民请600多位来宾到家里吃农家饭。90户家庭的女主人特色菜炒了一道又一道、饺子馅也精选了又精选。开馆活动结束了,吕廷祥决定给每户80元补贴,可喇叭喊了一遍又一遍,就是没人来领。吕廷祥心里犯嘀咕,是不是大家赚少?一打听,村民才说出了原委,招待远方的客人我们自愿的,也是我们家的光荣,这补助款不能要。还有不少家庭因这次的农家饭而与客人结缘,和来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全国道德模范林秀贞就和村里的接待户成为远隔千里的“亲人”。而这笔给每户补助招待的钱则成为了一笔发不出去的补助款。后来,为了记住这件事,吕廷祥在征得大家的同意后,把90户家庭女主人的名字刻在了玉兰纪念馆一块石碑上,取名“和谐碑”。
他平时要求村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当好全村群众的表率。村里给每一位村干部的报酬相当于村里企业工人的平均收入,而他们的工作时间平均每天都在10小时以上。村干部孙俊台,当了30年村干部,勤勤恳恳为村里做出了很大贡献。晚年有病,需要到石家庄看病,他每次都是坐班车,没有动过一次公车。村里的物资保管员,平时经他手的物资价值上千万,但他从来没动过集体的一针一线,后来他家房子因年久失修,屋顶塌了,村里人自发帮他翻盖了新房。东留善固村127名党员,80多名是岗位标兵和致富带头人。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动作用,换来的是广大群众的爱戴和信赖,是对村里各项工作的支持,也是东留善固村始终保持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成果共享,发展依靠群众
吕廷祥努力践行“发展为了群众”的思想,致力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集中解决群众想办、一家一户又无力办的问题,深得群众称赞。
在吕廷样的带领下,近十年,东留善固村集体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打井办电、埋设输水管道、置办耕作机械、林果更新和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实现了大田浇水管道化、耕作机械化、农田林网化。有位村民以比较的方式道出了他的喜悦。他说,别的村要集资打井、集资办电,电机、抽水机、耕作机械各家置各家的,这项开支大了去了。在俺村这样的事,集体都给办齐了,家家省多了。就是种一亩地,别的村的村民也比俺操心多、跑腿多、受累多,但效益要比俺少一半,这都托集体的福啊。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该村多数劳动力从田地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新的增收领域中。
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村集体先后拿出400万元,新修了村里林业、商贸、农业4条东西大街和22条胡同,修通了2000多米的玉兰大道和村内至威县1000多米的水泥路,大街小巷全部安上了照明灯,街道两旁栽种了速生杨、松柏、玉兰等花木,修建沼气池200多个,村庄实现了硬化、亮化、净化和美化;同时,高标准地建设了村会议室、接待室、党员活动室和群众娱乐活动场所。特别是投资800多万元兴建的占地30多亩的“玉兰公园”,不仅成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场还为村民提供了学习、休闲、健身、娱乐的场所。今年,他们又投资200万元拓宽了“玉兰大道”,绿化、美化了大街小巷,重修了下水、排水管道,重建了村民活动中心,更换了新的路灯。占地300亩的新民居建设今年6月初已动工。村民自豪地说,吃自来水、走水泥路、住新民居、坐公交车、逛公园、呼吸新鲜空气,我们这里的居住环境比城里还要好,村里每天都在发生着新变化,我们感谢老吕。
如今富起来的东留善固,村里条条都是笔直宽阔的水泥路,路边的小树郁郁葱葱,村民们住房整齐有序而建,除了围起院墙的平房之外,还有不少两层小楼;村办工厂一字排开,校园里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回响在村庄上空……东留善固展示着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富裕的新形象。
面对未来,吕廷祥一班人目光深邃,充满了无比的信心,又勾画出“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生活现代化、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合谐村庄”的新蓝图。正如《东留善固之歌》中所唱:清凉江畔,玉兰故乡,一颗新星,闪烁光芒。一片片厂房让村庄更美丽,一双双粗手托起希望的太阳,这就是我们的志气,继承前辈的业绩,再创辉煌!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