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热点聚焦
大学生当“村官”,莫把农村当“驿站”
时间:2009-10-28 14:28:27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贝宜可

位于农业大省的河南农业大学,今年首次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内增设农村发展与管理方向专业,即村官专业,计划招生60人,实际上线人数达到931人,学校只能按照1:15的比例,掐尖录取新生。(916日《人民日报》)
  
  就此,笔者想说几句。我的几位高中同学,大学毕业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到基层当村官。因为他们是大专生,毕业后不好找工作,就把当村官作为就业的一种方式。然而,由于当村官可以在服务农村1-2年后享受公务员考试加分等待遇,故而部分同学开始奔着考公务员加分而去当村官。
  
  笔者承认,大学生当村官是一种很好的就业方式,也能很好地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下一步走向新的工作岗位积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但倘若抱着功利的心态走向村官岗位,并以功利的心态在村官的岗位上,不但有违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农村挂职锻炼的初衷,而且这类大学生将来一旦踏上公务员岗位,将成为泡沫型干部,贻害人民。
  
  所谓泡沫型干部,就是不切合实际,片面追求表面政绩的浮漂干部。这些干部除了社会不良风气染指以外,其中一些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功利心亦是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这些由大学生村官成长起来的干部,把农村当驿站,自然也会把以后的工作岗位当跳板,思想、心思始终悬空,很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当然,很多大学生村官都是相应党和政府号召,到基层农村干一番事业的。尤其是2002年各地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以来,涌现出了无数少说多做、埋头苦干的大学生村官典型,也切切实实给一方百姓带来了实惠。但是,仔细梳理一下,几乎很少有大学生主动请缨并甘于留在农村、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更多的大学生村官将当村官作为人生工作、事业的拐点,然后实现三级跳
  
  众所周知,虽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形势良好,国家亦采取了很多富民、兴民、新农村建设等发展成果于人民共享的惠民举措,大部分农村也成为富民强民的典型,但由于农村根深蒂固的滞后发展观念等因素,部分农村还很落后,它需要有着先进头脑的大学生村官待下来,与农民一道,戮力同心,进而实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
  
  如今,我的很多从事大学生村官的同学,分别在服务两年后,选择了考公务员,并有一部分人如愿以偿,个别同学还成了一镇之长。对于80后的他们能够如此优越,笔者对其表示祝福。但我更希望一大批能够留在农村、并致力于建树农村的大学生村官走到农村,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办实事,告别驿站思维,牢植为民理念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