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各抒己见
陕西省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时间:2009-10-22 15:29:57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山人

  2007年7月份,陕西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陕政发[2007]23号),同时印发了《陕西省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试点方案》。2009年5月26日,陕西省工信厅、农业厅、通信管理局在西安联合召开了“全省信息入村工程建设会议”。两年来,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被列为陕西“八大民生工程”之一,任务落实到各级政府,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建设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10855个。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在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做法是:

  一、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

  陕政发(2007)23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陕西省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试点方案》先后明确了全省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紧迫任务,到2010年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基本覆盖全省行政村;涉农信息员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明显,省级涉农信息资源得到较好整合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市场化信息服务机制初步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初步构建适应农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的、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格局;信息覆盖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民培训等各个方面,让全省农民基本享受信息化带来的成果。

  按照“一站式服务”和“一网对农村”的要求,依托省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开放、改造“陕西农业网”,进一步综合农业、林业、水利、气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统计等各涉农部门为农村服务的内容,优化版面和栏目,扩充信息容量,增强服务功能,使省级综合服务平台最终实现“一网对农业”的目标,同时满足县级服务平台、各涉农专业网、全省农业系统视频培训系统的后台支持需求;保证农业部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系统顺利、安全运行。

  认真总结“三电合一”(电话、电脑、广播电视)试点和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改进创新,把农民急需的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市场和科技信息传播到乡村,努力提高“三电合一”平台的信息服务能力。

  信息入村工程从2007-2012年分6年建设。2007年完成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建设任务,计划2,769个、实建2,842个;2008年计划8,000个、实建8,043个;今年,按照《2009年度全省信息入村工程安排意见》的要求,计划建设9,000个行政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2010年,完成所有未建行政村的建设任务,实现全省27,801个行政村全覆盖;2011年后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运行机制

  全省各级政府按照中央2007年一号文件中关于“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把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当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省上建立了由分管信息化建设的副省长为组长,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工信厅、省农业厅、省能信管理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省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各市、县、区以及有关企业也都明确了主管领导,成立了专门机构,制订了工作方案,确保把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省农业厅积极协调组织电信运营企业做好统一规划,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共同建设的工作思路,明确责任、统一实施。

  省农业厅负责组织建设符合“五个一”(一套设备、一个场所、一个网络、一个队伍、一套制度)标准的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指导市、县与企业建立合同关系,并拟定合同样本。

  各市、县、区具体负责农村信息服务站的运行管理,指导农村信息服务站开展各项信息服务,对各村专职信息员进行培训、考核、管理,并负责筹措运行、维护经费。乡镇政府主要督促落实各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日常的运行管理,并协助村上选好信息员。

  按照“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思路,采取政府出一点、企业拿一点,村级筹一点的办法,落实各村信息站(室)建设任务。各运营商将农村信息化作为企业长期坚持的一项计划,从农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三大难题入手,基本解决了为农村和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三、注重抓点示范,促进“一村一品”

  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建设,对于农村来讲,是件好事、实事,对搞活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但要将这件好事做好做实,使其能够长久良性运行下去,真正发挥为农服务的作用,注重抓点示范,促进“一村一品”发展非常重要。

  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建设的关键是选对点、选准点。一是务必摸清当地农村信息化发展基础,了解辖区内站点的网络覆盖、主导产业、群众意向、企业意见等情况;二是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的建设要顺应和有助于“一村一品”等特色产品形成;三是要选择在能够集人气、聚民心的地方,同时兼顾运营商的业务开展,确保信息站的建设实现政府、企业、农民多赢。

  实践证明,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的建设只要注重抓点示范、着力“一村一品”形成,就能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兴平市田阜乡段家村生产的无公害清水莲菜信息上网后,客商纷纷打电话订货,不仅供应兴平、咸阳的大型超市,还顺利进入了西安的沃尔玛超市;乾县石牛乡黑山村信息站建成后,利用网络发布苹果销售信息,外地果商纷至沓来,不到一月时间使该村10万多公斤苹果销售一空,周城乡南齐村栽植的1,200亩富硒苹果,经检测每公斤鲜果含硒量达40-90微克,此信息通过村信息站发布到网上后,购果客商络绎不绝,在今年果品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每公斤果品售价在5元以上,生产的3,500吨苹果全部高价售出;夹道村栽植大葱2,000亩,总产1千万公斤,起初每公斤售价1元,销售信息在信息站发布后,宝鸡、杨凌等地客商纷至沓来,目前价格提升到每公斤1.6元,为农民增收60多万元。

  自2008年以来,全省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通过陕西电信“信息田园”传播信息11万多条,通过移动“农信通”上传信息2万多条,通过联通“电子农务”上传信息1万多条。各地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信息服务站,为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确保日常运转拓展服务功能

  部分地市已经落实了信息服务站上网费、信息员工资等费用,从而确保了信息服务站的长期、稳定运行。全省8000多个综合信息服务站全部选定信息员,基本上按照“三会”(会收集、会分析、会发布)的要求,为信息员进行了初步培训。西安市研究制定了《农村信息站管理规定》、《农村信息员工作职责》、《农村信息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农村信息站服务管理规定》、《农村信息员选聘条件》、《农村信息员绩效考评实施办法》等6项制度,统一制作了信息员上岗胸牌,印制了《信息发布登记薄》,制定了《信息发布信息员考核细则和工资发放办法》,对信息服务站的运转、管理考核起到了示范作用。

  白河县信息入村工作在积极搭建“三个网络”(物理网络、组织网络、受众网络)的同时,不断拓展村级信息站服务功能。该县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的“听民声、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利用农业信息站的资源,积极探索“网络传亲情、网络听民声、网络帮技术、网络促经济、网络解民渴”等服务功能。开展民心服务,用网络传亲情:即结合劳务输出开通网上语音视频,定期不定期地让农民工和家人在电脑上相会,使村级信息站成为农民工的“亲情港湾”;强化效能服务,用网络听民声:即通过网络渠道把群众的意愿和渴求传递给相关方面,并形成行风监督热线;建立农业“110”,用网络帮技术:在县级农业服务站设立“专家咨询”台,通过网上视频或音频互动,实现技术传递和现实指导;聚焦科学发展,用网络促经济:传播农高会等实况,搭建网上“展厅”、促成“订单”农业;满足文娱需求,用网络解民渴;即利用网络优势吸引群众看报、读书、看电影、听音乐,用健康向上的数字产品,满足农民群众各层次、各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两年来,陕西省通过实施“进村入户”工程,正在积极构筑农村“信息高速”。但实践中还有一些问题亟需研究解决:一是多数村级信息员的工资待遇亟待解决;二是农业信息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三是应当尽快按照“三电合一”和“一站式服务”的设想,尽快实现“一网对农村”的目标。

  今明两年的工作目标是:加大力度确保所有行政村建起信息站,力争向自然村延伸;开发全省农村综合服务站监管系统,加强对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的运行、服务情况进行监管,确保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发挥应有的作用;研究制订“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农民受益”的经费保障机制。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