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各抒己见
打造服务平台
时间:2009-10-22 15:30:01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游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逐步形成,农业发展已进入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现代农业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信息为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提供服务。为进一步探索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推进农村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引领导现代农业发展。宿州市以“三电合一”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全面加大与电信等运营商的合作,通过资源整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信息化之路。

  一、以平台建设为载体,全面提高农技咨询水平

  农业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普及科技知识,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帮助农民及时有效地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宿州市农委与电信部门自2003年开通96800人工咨询服务后,长期实行农技专家8小时座诊服务。可是在农技咨询服务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无法解决。比如座诊专家业务不对口的问题,只有上班期间才会有人接听电话的问题,方言寻问与解答沟通难的问题,一人拨打电话其他人就无法打进的问题成为农技咨询的重要障碍,导致电话咨询数量少,效率低等。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宿州市以“三电合一”项目建设为契机,与市电信合作,把农技咨询平台搬到了114,除12316、96800110两路热线之外,市电信局还开通了114、168两路兼线同时开展农技咨询服务,即农民不仅可以通过拨打12316、96800110,还可以拨打114、168进行农技咨询服务,且均由114平台的服务员用标准的普通话为农民解答问题。为了方便114平台工作人员及时解答农民问题,宿州市农委从北京华夏神农公司购买了与农业部互联互通的百信通数据库软件,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结构调整、技术推广、政策规定以及种子、农药、化肥、饲料、兽药、农机等供应、农产品市场、农民负担、农村劳务等方面的海量信息,确保了咨询服务及时、准确、有效。为方便及时解决农民提出的即时性问题,宿州市农委成立了一个由28人组成的市级农技专家咨询顾问组,并由市电信公司为每一位专家配发一部天翼手机,以便及时接听由114平台转接的农民个性化问题。同时他们从乡镇农技站聘请了220名技术员,作为乡村响应性农业技术现场指导服务队,以便解决农民提出的需要现场查看才能解决的问题。

  电话外呼与短信群发是宿州市农技服务的又一特色。2008年-2009年度宿州市遇到了特大旱情,市政府先后启动了II、I级响应。为了配合抗旱保苗工作的开展,宿州市农技专家服务组在深入一线指导抗旱保苗工作的同时,还根据全市不同土壤类型和小麦苗情,总结出抗旱保苗和春季田管中的共性问题,组织编写成短小精悍、内容单一、时间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小信息,然后与市电信公司、移动公司合作,通过固定电话定区域外呼、手机短信群发、IPTV点播与电视字幕提示等方式,因苗制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一些针对性强的信息直接发送到农民手中。在整个抗旱保苗和春季田管工作中,农技人员整理出各类抗旱保苗、春季田管短消息近百条,电话外呼3000余次,手机短信群发2万余条次,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好评。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手段,助推信息入户

  基础通信网络设施建设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宿州市委、市政府周密组织、科学规划,以市电信为主体的基础通信网络工程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先后累计投资高达5亿元,100%乡镇政府实现光纤接入,全面实现办公、服务、信息咨询、政务公开网络化,100%行政村实现宽带接入,全面实现村级远程教育、信息服务、政务公开网络化,从而加快了乡镇基层政府及村民自治组织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及水平。宿州市以政府网站、市农委“宿州农业信息网”、中国电信“信息田园”网站为基础,整合“宿州农网”、“淮海农资网”等社会各类“涉农”资源,建立覆盖全市广大农村地区的市、县、镇、村四级农业信息立体网络,构筑农业技术向农业生产经营者传播的快速通道,为广大农民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2009年初,宿州市农委与电信公司在全市选择了1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开展信息化示范建设,为示范村配备了电脑、建设了网站、培训了专业技术人员。这一举措为他们构架了一条快捷、方便的致富信息通道,广大农民亲切地称为“民心工程”、“致富工程”。

  为更好的满足日益增加的农村信息服务需求,宿州市农委、电信公司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市场调研,大力开发具有农村特色、简便实用、适合农民使用的信息服务产品:IPTV试点,让广大农民通过电视机实现了电脑上网的功能,可便捷获取基本农业政策、农业知识及文化、娱乐信息服务;“宿州农业信息网”、“信息田园”、“宿州农网”等农村综合信息服务门户网站,使农民通过互联网可方便查询、发布各类农业信息;12316农民万事通,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电话随时咨询农技热点难题、轻松实现农产品交易信息发布、进行维权服务和专业农业知识咨询等;由平安城市向平安农村延伸的农村村级报警系统,开展村民平安互助,帮助快速提升农村安全防范能力。

  三、以创新服务模式为重点,让农民畅享信息高速公路

  宿州市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畅享信息高速公路的切入点,成为面向全市农村的专业化涉农信息收集与发布和新农村建设综合信息集散地。配合“一村一品”和省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的推进,满足政府信息公开、涉农政策传递的需求以及农民日常生产、农产品交易等方面的需求,我们精心打造了“一村一品”、“政策法规”、“专家答疑”、“供求信息”等精品栏目免费向农村开放,正在成为众多农民离不开的网上家园。

  典型示范是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农村信息化推进的过程中,从灵璧率先选择了刘浩等50户农民,开通了IPTV网络电视试点,以点带面,使更多农民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农民兄弟使用各类通信信息服务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民安装IPTV的热情空前高涨,宿州市计划2009年底前再安装300户。目前宿州市通过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接通了IPTV网络电视,同时带动电话普及率、宽带普及率平均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从而引导和号召更多农民搭上信息化快车,早日走上信息致富路。

  2009年初,宿州市率先提出建设农村综合信息体验站的思路,即利用中国电信宿州公司在乡镇的营业网点,购置体验用计算机,配备相关技术人员,结合宽带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在全市建起了98个农村综合信息体验站,作为向广大农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重要窗口,渗透全市各村镇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建成,促进农村综合信息体系不断完善。

  农村信息员队伍是连接基层农村信息服务机构与广大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是解决网络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经,提高信息员的素质是关乎农村“信息入村”工程成败的关键,也是解决好农民最终能否用好信息服务的关键。宿州市农委与电信联合起来,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人力、服务优势,按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服务推广模式,积极联系地方企业与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大力实施“农民上网工程”。与团市委联合开展“千名团员助千村信息帮教工程”,通过举办短训班、专题讲座、现场示范等形式,重点对乡镇信息员、种植大户、农民经纪人等不同对象组织开展了500多期上网知识培训班,特别面向信息员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辅导活动,手把手教授电脑网络知识,确保农村信息员达到“五项全能”:“能打字、能上网、能搜索信息、能收发邮件、能发布供求与技术咨询信”。再发挥他们“传、帮、带”作用,让信息员逐步成长为农村信息化的“播种机”,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熟练使用各类信息服务,有效利用信息,有力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信息员转型成为农村市场的经纪人、农业生产转型的领头人和信息致富的带头人,成为服务农村信息化的生力军。

  针对农村中小企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化需求,宿州市顺时成立了农业信息网络中心,为基层单位建立门户网站和视频电话会议系统,开展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推广“平安乡镇”建设,实现了电子政务公开和各类招商引资项目的推广,提高办事效率。通过“一村一品”的产业结构引导,形成了冯庙镇的棉花制种、孙圩子胡萝卜、高滩萝卜、西寺坡莴笋、夹沟香稻、大路口山芋、纸房黄瓜等规模性的农产品特色基地,农特产知名度持续提升;通过信息化公开政府信息和农业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通过信息化的项目的推进,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强了农民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宿州市农业“信息化”为农村带来了富裕、祥和与文明,“信息化”也正在改变着广大农民的生活方式、农业的生产流通方式和农村的社会管理方式。宿州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证明,信息化将在加速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方面越来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农村繁荣与现代农业的“指路明灯”。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