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经验之谈
宝清县朝阳乡灯塔村搭建网络信息平台 引领村民致富
时间:2009-10-29 15:27:3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天石
  宝清县朝阳乡灯塔村座落在宝清县东南部,大脑袋山南侧,色金比河东岸,全村405户,人口1378人,现有耕地2.3万亩,人均耕地14亩。近年来,灯塔村党支部、村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远程教育,成立了全省第一个村级电大辅导站,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提高了现代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应用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一、抢抓机遇,超前启动,有针对性地培养专门人才

  2004年,山东鲁能集团落户宝清,计划投资建设煤电化基地,基地选址时初步确定在朝阳乡区域内,位于灯塔村东部,距灯塔村6公里。鲁能集团驻宝清办事处成立后,灯塔村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到办事处去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当他们得知煤电化项目开工投产需要大量专业管理人员后,村两委班子召开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大家一致认为,鲁能煤电化项目基地选在灯塔村附近,对灯塔村是难得的发展机遇,灯塔村应立即着手培养人才输送到项目基地,以此带动灯塔村发展。工作思路确定后,村领导立即到县教育局研究有关专业人员培养问题,在县教育局领导的协调下,与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宝清分校领导进行了具体研究,并决定在灯塔村建立宝清电大村级辅导站。2004年5月,村集体出资20万元,扩建了教室和多媒体微机室252平方米,购置电脑44台,桌椅50套,招收大专学员48人,从而圆了农民不用出村便可上大学的梦。宝清电大灯塔辅导站招收的48名学员均为企业管理专业,学制三年,在教学上采取网上教学,学员网上自学、小组活动、面授辅导等方式,共开设了21门课程,所有课程都是为学员进入鲁能煤电化企业而开设的。灯塔村与鲁能集团签订了用工协议,48名学员2007年5月毕业后,全部到鲁能集团务工,成绩优异者可直接进入管理层。灯塔村在培养专门人才的同时,还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村里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农民接受农业技术培训,全村45岁以下的农民每年轮训3次以上。通过培训,他们不但每人掌握了2-3项农业新技术,而且每户都有了一名种田明白人,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农业技术到位率。

  二、优化资源,三网合一,充分发挥网络最大效能

  在信息化建设上,灯塔村坚持了资源组合、降低投入、发挥效能、发展科技、强化素质、提高利用率的原则,将村电大辅导站的信息网络与农业信息网、小学远程教育网三网合一,一套网络设备同时具有电大教学、农业科技培训、查询下载农业信息、小学生多媒体教学等功能,从而降低了投入成本,发挥出了网络的潜能,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为了降低村级投入,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灯塔村主要领导领导找到县委、县政府领导,向县领导详细汇报了灯塔村信息化建设情况,并邀请县领导到村里观看多媒体教学和农业科技培训现场,县领导观看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当场协调有关部门为灯塔村免除了上网费,灯塔村每年可节省上网费3万余元。灯塔村的微机室配置了一名专职管理员,网络全天候向村民开放,村民随时都可以到村微机室查看农业信息,下载农业技术资料、学习农业技术、发布供求信息,实现了农村跨跃式发展。

  三、寻求帮建,提高网速,光纤入村上宽带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村民对网络有了新的认识,上网的人数不断增加,原有的网络已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由于网速太慢,村民不得不排队等候上网,不但扰乱了微机室管理秩序,而且影响到了村民正常的工作时间。从前,村民大多是在中午和晚上休息时间上网,而现在有些村民为了上网查信息,把地里的农活放下来上网查信息。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村党政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是要想更新网络耗资太大,村里根本没有这个能力。2006年春,在县委安排新农村建设帮建单位时,将县网通公司安排到灯塔村进行帮建。当网通公司领导到灯塔村对接时,灯塔村领导将村信息网络慢,影响村民上网这一困难向网通公司领导反映后,引起了网通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研究,网通公司决定把灯塔村网络更新作为新农村建设帮建项目,并于2006年6月份正式施工。网通公司投入240.6万元安装了朝阳至灯塔共计5.5公里的光纤,为灯塔村接上了宽带网,7月28日,灯塔村的44台电脑全部连接上了宽带网。农民已不再排队等待上网,也不需要牺牲正常农忙时间上网,为农民办了件大好事。为了满足村民的需求,灯塔村计划年底再购置40台电脑,并招收电大学员60名,力争三年后,村里拿到大专毕业证的青年农民达到100人以上,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四、依托网络,打造平台,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灯塔村是一个水稻种植专业村,全村2.3万亩耕地,水田1万余亩,占耕地面积近50%,1万余亩水田每年生产出稻草6500吨,这些稻草有的被村民堆放在院内当烧柴,有的在地里焚烧,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丰富资源,灯塔村领导通过上网查看信息,查阅到安泽国际救援协会驻北京办事处是一家慈善机构,这家机构拥有稻草砖加工技术,可以无偿进行提供,草砖是以稻草、麦草为原料,不加任何添加剂和化学药剂,通过机械压制而成,这种砖具有保温、保湿、节约能源,抗震性强,透气性能好等特点,市场前景广阔。村领导查阅到这一信息后,立即请县民政局领导帮助协调,在民政部门的协调下,安泽国际救援协会北京办事处为灯塔村无偿提供了稻草砖加工技术,灯塔村投资80万元购置了机械设备,投资60万元,新建了厂房,计划建立一个年加工稻草7500吨,年收入可达300万元的稻草砖加工厂,2007年5月份加工厂将正式投产。稻草砖加工厂的建立将带动全乡乃至全县水稻产业的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灯塔村信息网络建设,为村民打造了信息平台,村民可以在网上查阅供求信息,掌握市场价格。2005年,村民通过上网查阅农产品供求情况分析,适时地将水稻、大豆销售出去,灯塔村的大豆平均销售价格每公斤2.30元,比其它村每公斤高出0.30元,水稻平均每公斤2.04元,比其它村每公斤高出0.20元。水稻种植大户刘启良每公斤水稻卖到2.10元,每亩地收入比其它村的稻农高出300元。养殖大户陈奎、严凤彩生猪存栏都在百头以上,在今年春季生猪市场价格低迷的情况下,依靠上网查阅信息把握生产方向,掌握饲养总量。在市场价格上涨时,他们把握时机,适时出售,每头猪的效益比其它养殖户高出20%。2005年,灯塔村村民通过上网查阅信息掌握了市场价格,仅销售农产品一项全村增加收入35万元,人均增收254元。此外,村领导还经常上网查询省内外用工信息,通过考察选择了部分务工条件好,工资待遇高,有信誉的企业把本村农民转移出去,仅2006年,灯塔村就向大连造船厂、北京康景物业、山东魏桥纺织集团、唐山啤酒厂转移农村劳动力158人,劳务收入已达71万元。信息化建设为村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灯塔村党支部、村委会是一个想事业、干事业、谋发展的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在2006年新农村建设中,灯塔村共投入476.6万元修建了通村白色路面,修建了村内硬质边沟,村内主要街道进行了硬化铺装,新建了灯光球场,安装了健身路径,维修了自来水等工程。灯塔村两委班子就象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和感召着全村百姓,它正用那已经形成的无限凝聚力,带领全村人民借助信息化快车道,向着更高、更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迈进。(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