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稻谷飘香,在素有“滇南粮仓”之称的云南勐遮坝子中部的勐海县曼根优质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收割机正在金黄的田野收割奔忙。
在曼根优质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加工厂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为客户加工一批批的曼根傣贡502优质米。随着”曼根傣贡”系列优质米品牌的不断提升,曼根优质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产品远销到了云南省内外的大中城市及老挝、缅甸等国。
支部领办探索发展新路
2005年曼根村成立了西双版纳州第一个“优质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两委”干部和党员带头加入了合作社,曼根村31户傣族村民成为了第一批社员。
2008年,村党总支带领专业技术人员攻坚科技难关,成功改装了机械筛米机,日筛米量达5~6吨,改变了过去人工筛米的历史,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抓生产、传技术、跑市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合作社对社员种植稻谷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耕种、统一供农药化肥、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统一结算,在对农田进行犁、耙、收割等机械化作业时,实行统一对外招标,降低农田耕作成本。严格进行标准化安全生产,将施肥用药方案等预防措施及时通报给社员,派人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生产,采用高毒低残农药替代技术,对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同时,成立了农民田间学校。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村级活动场所等平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经验交流等方式,对社员开展技术培训,在社员较为集中的村民小组,开设了三个农资服务站,为村民购买农资及技术咨询等服务。合作社及时抓住农科部门在该村推广电脑农业粮豆综合试验示范的契机,建立了500亩的生产示范培训基地,在村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参加到综合试验示范中,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粮食增产,当年全村水稻平均单产提高到500公斤以上,亩均收入1580多元,比上年净增60多元。同时,在曼根村党总支带领下,党员、干部带头种植优质稻,带头学习科学的种植技术,带头签订销售合同。党总支还动员村干部和有帮带能力的党员主动联系一户贫困户结成对子,从资金、技术、生产等方面给予帮扶,引导群众加入到合作社当中。
“曼根傣贡”品牌大米畅销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优质稻米附加值,2008年3月,合作社为自己的大米申请了“曼根傣贡”注册商标,生产加工也通过了质量安全认证,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及商品条形码,合作社的自主品牌“曼根傣贡”已取得“QS”认证。2011年7月取得绿色食品认证证书,并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曼根傣贡”大米油性足、色泽亮、口感好,产品远销省内外及周边邻国,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系列品牌滇屯502、清香文稻、香软米3003、云粳37、云灰290、优质红米等,州内、省内市场销量占到80%,国内其它省市销量占到15%,国外销量占到5%。
如今,“曼根傣贡”软香型香米系列产品已经成为勐海县的品牌,合作社在昆明市设立了一个总经销点,月销量40吨;在普洱市设立了一个经销点,月销量30吨;景洪、勐海、勐腊共设立了5个经销点,月销量90吨;部分产品已进入州内超市,并销往越南、老挝、缅甸、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引领农民收入节节高
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勐海县勐遮镇曼根优质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截至2011年12月底,合作社成员总数925户,总收入达1082.3万元,成员通过加入合作社获得的人均纯收入增收达924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1667元上升到2011年的5365元。
曼根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岩温来对记者说,“通过合作社的引领,全村乃至全镇的优质米价格一年比一年高,老百姓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好。老百姓种这个优质米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从以前的一季也不想种,现在是种着两季,还想种第三季。下一步我们打算以曼根傣贡这个品牌,依靠曼根优质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的条件,把产业延伸到蔬菜种植、肉牛育肥,目前我们考虑投入一个标准的养猪场,每年出栏800头。”
勐海县勐遮镇曼根优质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立足资源优势,以“合作社”为组织载体,带领村民走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大大减少了市场风险,延伸了产业致富链,走出了一条“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民加入得实惠”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