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经济合作
常德42家专业合作社“零贷款”
时间:2011-01-11 16:51:31来源:作者: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近年来,四大农村金融机构面向农村,服务“三农”,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相当突出。据调查了解,当前,制约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金融机构放贷难与农业、农民求贷切的矛盾。以常德市为例,75%的农户认为从银行和信用社得到贷款难度较大;从全市42家农村专业合作社融资情况调查显示,没有一家专业合作社得到过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农户的消费性信贷主要靠亲戚朋友之间的人情借贷解决,而种养大户和民营企业再生产的资金大部分靠民间借贷解决。


  贷款投放量小与资金需求量大的矛盾。据统计,2008年澧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0.9亿元,其中金融机构贷款1亿元,仅占投资总量的9.2%。据对澧县5家规模较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5家企业需流动资金近2亿元,其中金融机构贷款1.3亿元,满足率为65%,资金缺口达0.7亿元。


  贷款审批周期长与农业企业资金需求时效紧的矛盾。除质押贷款外,县级金融机构几乎都没有大额信贷审批权力,对当地企业超过100万元的贷款申请,县级支行只负责进行实地调查,组织材料报市级分行审批,耗时少则半月,多则数月。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时效性、季节性较强,等一笔贷款审批发放到手时已经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机。


  涉农贷款利率高与农业企业效益低的矛盾。据调查,澧县农业产业化企业2008年总产值37.5亿元,利润2.1亿元,利润率仅为5.6%。而澧县农村信用社目前的贷款年利率一般都在10%以上,邮政储蓄银行开办的小额信用担保贷款年利率高达15.3%,均高于民间借贷利率,远高于农业企业承受能力。2009年人民银行澧县支行对辖区内企业进行了一次专题问卷调查,调查显示90%以上企业反映信用社利率过高,企业难以承受。


  支农金融服务滞后与农村金融服务要求多元的矛盾。石门县邮政储蓄银行虽然在农村网点较多,但17个代办点仅3个点进行支农贷款试点,其余网点仅进行存款和结算两项业务;鼎城区除武陵镇以外全区的乡镇至今无ATM机,没有建立结算网络体系,农户无法使用银联卡,资金结算无法实现“一汇通”。


  为此,建议:


  加大金融支农政策扶持。将涉农金融机构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用于支农发展,逐步形成合理的增长机制;拓展金融服务范围,保证粮棉油收购资金贷款供应和管理,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县域城镇建设贷款。对涉农贷款适当减免相关税收,适当下调涉农贷款利率,探索建立金融支农激励政策。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逐步扩大保险范围、提高保险额度,降低金融机构的放贷顾虑。


  创新金融支农体制机制。全面推行新型抵押方式,探索各类资源抵押贷款,积极开展股权、林权、土地承包权、水面经营权等经营性权利质押贷款及农房抵押贷款。


  提高金融支农服务质量。加强涉农金融机构网点覆盖,进一步优化网点布局,优化人员结构,增添现代金融服务设备。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