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丰润区供销合作总社所属13个基层社、18个直属公司 (厂),资产总额11709万元,年销售额4.2亿元左右。目前已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8家,基层社的改革工作也于2003年全面展开。
二、改革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四项改造”,在坚持合作制主体不变的原则,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参与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力度,提高为“三农”服务水平,发展现代营销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使供销社真正成为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的合作经济组织。
(一)大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基层社体制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机制、新体制。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本着“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的原则,加大对社有企业的改组、改造、改革力度,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产权多元化,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努力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具体措施是:1、对经营较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在清产核资,界定产权的基础上,吸收企业职工或其它法人、自然人入股,按《公司法》规定,组建有限责任公司;2、对具有专营职能的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由区社控股,职工参股;3、对整体搞活有困难,但局部有优势的企业,在打破旧体制格局的前提下,对各种生产要素重新进行优化配置,通过实行企业重组、资产重组、债务重组、人员重组等,提高企业生存发展能力;4、对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依法实行破产; 5、对不涉及服务“三农”的企业,全面退出,面向社会和企业内部职工出售。
加快基层社改革步伐,转换职工身份,按照合作制和开放办社的原则,在原始股份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基层社职工、农民和社会各类涉农企业、组织参股。新的基层社要围绕为“三农”搞好服务,大力兴办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引进连锁经营,积极改建供销社的基层网络终端,为农民提供综合性服务,实现供销社办社宗旨。
(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打造为农服务的新平台。
围绕全区主导产业、特色、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辐射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专业服务组织,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打造为农服务的新平台。
一是围绕全区奶业产业,组建新型服务组织。目前,丰润区奶牛存栏7万多头,奶牛总量居河北省首位,全区奶牛日产鲜奶达600多吨,吸引了蒙牛、均瑶、乐百氏等大型奶业加工企业,奶业已经成为丰润支柱产业。从参与奶业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第一,根据奶农需要,以合作制的形式兴建奶牛医院,引进科研院校的专业医疗人才,购置先进的X光机、B超仪等大型医疗设备,成立“N120”(奶牛急救中心),搞好区域内奶牛的防病和治疗。第二,依托奶牛医院,组织全区(市)奶牛养殖户,筹建合作制性质的奶牛养殖互助保障协会,降低养牛风险,解决奶农后顾之忧,提高农民养殖奶牛的积极性。第三,以奶牛医院和奶牛协会为载体,引进奶牛优良品种,促进全区奶牛品种改良换代,提高养殖科技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提高专业合作社质量,加快专业协会发展。以全区主导产业和优势商品为基础,组织职工与农民共同出资,组建奶业、果品等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跨区、跨市的专业合作社,搞好与系统内外龙头企业的对接和联合,逐步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筹建奶业、无公害蔬菜等农产品专业协会,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和营销服务。在此基础上,围绕供销社大宗骨干业务,组建农资、废旧物资等行业性协会。
三是培育龙头企业,搞活农产品流通。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综合效益入手,积极引导改制企业利用现有的设施、网络和购销渠道等优势,兴办农产品加工型和购销型龙头企业,开展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实行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努力打造名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发展连锁经营,构筑农村商品流通服务新体系。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不断整合供销社传统网络资源,实现以发展现代营销方式对传统经营网络的改造,通过培育和建立农畜产品、日用工业品、农资、医药连锁经营体系,进一步改造基层社,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站,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网络、新格局。
第一,着力培育和建立日用工业品连锁经营体系。以金客隆超市为依托,整合全系统的网络、渠道、市场和设施,通过开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逐步在基层社建立500平方米以上的日用工业品仓储批发超市,在村级服务站建立200平方米左右的日用工业品连锁超市。 第二,着力培育和建立农资连锁经营体系。按照现代营销方式,对现有农资经营网络进行整合,创新经营体系。以生产资料公司冀东农资配送中心为龙头,以农资销售协会为载体,把基层社再建成农资中转库,把村级服务站办成农资连锁销售终端,在全区形成有效的农资销售服务体系。通过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强化服务功能等措施,降低农资价格,防止假冒伪劣农资进入市场,方便农民购买,提高整体竞争力,占领农资市场。 第三,着力培育和建设医药连锁经营体系。 与实力强、规模大,渠道广的医药经销商进行合作,引进先进的连锁经营业态,在城区建立医药配送中心,在基层社和村级服务站建立医药连锁超市,形成城乡合一的医药连锁经营网络。在此基础上,以医药连锁超市为依托,联合村医,组织筹建农村互助医疗合作社,建立医疗互助金,农民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接受入社社员的财务监督。农村互助医疗合作社为入社的农民提供重大疾病治疗费用,并解决农民买药、看病难的问题,为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创新思路,为小康建设做贡献。
三、改革目标
企业改革完成后,彻底打破供销社旧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模式,构建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功能健全、运作规范的新型供销合作社发展模式。在组织体系上,本着“网络不散,服务不乱”的原则,使供销社成为为“三农”服务的合作经济联合组织。形成区供销社、三大连锁经营公司、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基层社的新的经营服务体系。在社企关系上,区供销社与改制后的企业为协调、指导、控股、参股的关系。对新组建的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区供销社予以协调、指导和组织。在供销社的地位和作用上,本着“职能不变”的原则,继续强化为“三农”服务功能,利用兴办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发展连锁经营,进一步拓宽新的服务领域,使供销社在参与农业生产和社区生活中成为其它部门不可替代的主力军。
四、工作步骤和具体措施
1、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到2004年底,全部完成企业改制工作。
2、服务组织建设。到2004年底,改造或兴建1个农副产品加工、购销型龙头企业;到2005年上半年,奶牛医院挂牌营业;到2005年底,完成奶牛养殖互助保障协会和其它行业协会的建立。
3、发展连锁经营。2004年,在辖区较大镇乡建立日用工业品仓储批发超市4家以上,在村建立连锁超市10家以上,并建成医药配送中心,发展4家以上医药连锁超市。2005年上半年建成农村互助医疗合作社。到2005年底在农村发展3个以上农村互助医疗合作社分社。到2006年底,日用工业品、农资和医药连锁经营体系建设完成。
为保证上述改革目标的完成,主要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领导,建立组织。区社成立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区社主任、党委书记贾新国同志任组长,区社其他副主任任副组长,办公室、基层业务科、财审科、人事科、党办及各公司、基层社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系统改革的指导、组织和实施。二是认真谋划,开展调研。各单位一把手是企业改制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把改制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认真谋划制定本单位的改制方案。区社成立产权制度改革、服务组织建设和发展连锁经营三个调研小组,深入企业、农村和市场开展调查研究,充分论证各项目标、措施的可行性,避免决策失误。三是协调关系,争取政策。区供销社积极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争取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创造宽松环境,推动供销社改革。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