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全县供销社系统原有县直公司11家,基层社1 9家,资产总额1.9亿元。2001年全系统进行了以“双置换”为核心的产权制度改革,2003年底完成。改革的基本形式:统一运作、整体推进、全面实施两个置换、有效整合优良资产、改造重组新合作企业。改革完成后,企业转变了机制、职工改变了身份,达到减员、减债、增效、发展的目的,为供销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今后的发展思路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助农增收、富民兴社的目标,按照全国总社和省社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经济工作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全县供销系统“310工程”建设。
“3 1 0工程"是县社党组根据全县实际提出的多方位、可操作的发展框架,其内含丰富,工程较大,其工程实施必将对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起到很大作用。
第一,围绕支柱产业打造富民兴社载体,办好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自身经营优势,立足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用三年时间办好桔橙、马头羊、有机茶、高山缓季蔬菜、油脂加工、棉花经营、板鸭加工、畜牧养殖等八类1 0家专业合作社,其中柑桔专业社将形成龙头企业。专业社将在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骨干作用,逐步实现与广大农民的深度结合,更好地实现农民、专业社与市场的对接。
第二,创新农村市场流通方式富民兴社,发展日用工业品(含药品)连锁经营网络。按照“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经营门店,通过设施改造、网络重组、人员培训、实现传统流通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力争用三年多的时间,整合系统资源和经营优势,推广现代营运方式,规划以广兴大厦为龙头,在全县重点集镇组建1 O家日用工业品(含药品)连锁超市。充分发挥供销社在生活资料供应、农副产品购销、烟花爆竹经营等方面优势,着力构建新型的连锁配送服务体系,加快商品经营连锁化,以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商品,统一规范的服务和具有现代气息的经营方式占领农村市场。1 O家连锁超市的营销业绩达到1.5亿元。
第三,重构农村农资经营网络富民兴社,实现物技一体化服务。以县城农资配送中心为龙头,组建1 O家物技结合农资连锁经营点及百家分销店。外联生产厂家,内聘农科人员;既看“病”又抓“药”,既坐店又串乡;既供应农资商品,又提供科技服务,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统一标识,统一指导,实行代购代储代运代销的新型服务网络。按照为农、助农、便农的要求,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民需要,开展综合经营,搞好农资供应,开办农民需要的各种代理服务,满足农民多领域、多层次的要求,逐步把农资经营点办成受农民欢迎的“农民之家”和科技服务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使农资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要搞好“310工程”建设,必须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首先要加强硬件建设。对乡镇供销社资产进行有效整合,通过投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筹资2000万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其次,要加强软件建设,重构经营网络。日用工业品的龙头企业广兴大厦是建设的重点。创新经营理念、经营体制和企业制度,用现代流通方式开拓农村市场,用连锁网络促进产业化经营,全面实行责任制、合同制和按资按劳分配制,形成产权清晰、投资主体多元化,突破原有的系统框架,敞开大门,广泛吸纳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入社,为供销社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和新的活力。根据省社“两社一会”要求,结合我县县情和产业特点,重点发展果品加工流通、马头羊制品加工、棉花加工流通、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烟花爆竹流通、日用消费品流通等六大行业协会。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使供销社真正成为统领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再立新功。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