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发[2003]3号)精神,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加快发展,将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村各种各样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体,使之在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制定本试点方案。
一、基本情况
玉山县供销社有14个公司、17个基层供销社,组织农民4个专业合作社、5个生产基地和1个蔬菜食品加工厂。自1999年6月开始,历时两年三个月,对17个基层供销社和部分县直公司(3个公司)进行全面改制,职工身份全部置换。为加快社有企业改革和开放办社步伐,县供销社自2000年9月始紧紧围绕着“改革、创新、发展”这一主题,首先从整合资源要素入手,广泛吸纳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私营企业、农民生产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相继重组构筑了“玉山县烟花爆竹有限责任公司”、“玉山县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玉山县废旧物资回收有限责任公司”和“玉山县大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烟花爆竹、农业生产资料、废旧物资和农业产业化四大经营板块。
2001年1月从可持续发展原则出发,着力于把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二次创业和重新崛起的宗旨,制定了“脚踏实地,迎接挑战,创造品牌,勇闯市场,构筑网络,持续发展”发展原则,正确地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机遇定位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并通过兴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与基层供销社的改造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为“三农”服务体系。
经过三年多来的努力,按照原定的发展规划,实施了以下各项工作:一是创建了以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为主的生产基地5个,面积12200亩,带动农户20200户;二是筹建了新型、高效、技术全面的蔬菜食品深加工厂一座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冷藏保鲜库一座;三是打造了“玉京”、“玉妮”二大农产品品牌,培植了白玉豆、蔬菜食品糕点、西甜瓜、翠冠梨、绿化苗木、绿色兔业等10多个拳头产品;四是创办了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4个,即;绿色兔业(岩瑞)专业合作社、白玉豆(樟村)专业合作社、绿化苗木(华村)专业合作社、翠冠梨(怀玉)专业合作社。
二、改革的总体思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部署, 全面推进玉山县供销社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把统筹城乡经济发展需要作为改革的动力源,以实现开放办社改造联合社,以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造基层社,以发展现代经营方式改造营销网络,使供销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焕发生机与活力,为更有效地服务“三农”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三、改革的目标
通过县供销社的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用现代产权制、现代企业制度、现代经营理念、现代流通方式,按现代农业的要求,把供销社办成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体,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进一步提升供销社在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改革要与玉山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与玉山县供销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相结合。
(二)坚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办社原则。在母体合作制不变的前提下,面向全社会实行组织、人才、资本的全面开放,吸收农村各种类型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农产品行业协会、私营企业、运输大户、农民生产大户加入供销社,组织和指导农村民间流通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建设和发展,协调与政府及各部门的关系,把供销社改造成为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三)坚持群众性、民主性原则。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的程序和职责办事,坚持和完善联合社代表大会制度,健全社员社民主议事的程序和制度;保障社员社的民主管理权利,坚持民主选、举和民主评价制度。
(四)坚持发展的原则。增强求生存、谋发展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通过改革,切实把加快发展作为供销社的第一要务贯穿始终,彻底改善自身形象,进一步提升供销社的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五)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改革宗旨。积极探索为“三农”服务的新方法和新路子,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求发展,在合作经济中谋创业,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中作贡献。
五、改革的主要任务、内容
(一)宣传动员,精减机构,转变职能。通过学习、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发[2003]3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中发[1995]5号)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建立县级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供销合字[2003]40号)等文件。将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到每个公司(站)、基层社、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村综合服务网点以及社会各有关部门。同时,按社企分开的原则精减县供销社机构,建立社员代表大会制度,成立社员社,产生社员代表,通过民主选举,成立县供销社理事会和监事会;并制定联合社章程和规定,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民主议事程序和民主评价制度。
(二)明晰产权,优化结构,推进产改。在现有有限责任公司、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的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结合正在进行的社属公司(站)的改制工作,把产权制度改革作业综合改革的核心和攻坚战,以产权多元化为宗旨,广泛吸纳和优化配置社会资源,建立起多种经济成份投资主体的产权结构;同时确立县供销社净资产出资人地位,强化县供销社发展合作事业职能,明晰县供销社社务管理(合作)与业务经营(供销)、县供销社和基层社(企业)及基层社(企业)和职工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筹建市场,开放办社,提高服务能力。坚持在改革中开放办社,在开放办社中推进改革,通过“岩瑞供销农贸大市场”和“玉山县农资批发大市场”、“玉山供销大超市”的筹建,在组织成员、投资主体、经营范围、选人用人、发展领域等方面全方位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广泛吸纳社外企业、经营和运输大户、农民经纪人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入社,成为县供销社的成员社,进一步壮大供销社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四)领办行业协会,规范行业管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县供销社的服务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管理经验、沟通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围绕县供销社主营业务、主导产品和全县特色农业,依托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种养大户、经营服务网络,按照“边组建、边实践、边规范”的原则,抓紧成立农业生产资料、烟花爆竹、废旧物资、食盐、农产品交易市场、蔬菜瓜果产业、绿色兔业等行业协会;并充分发挥协会的服务、自律、维权、协调和接受政府委托充当社会管理者五大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标准化生产和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竞争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五)加快专业合作社发展,调整基层社布局。通过投入资金、提供设施、技术入股、人员进社等形式,在现有4个专业合作社基础上,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号召各基层社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创造条件,领办各种专业合作社,要求每个基层社尽快创办1至2个专业合作社;同时通过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和合作,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效益。并以此作为考核标准,打破区域界限,调整基层社布局,达到改造基层社的目的。
(六)改造传统经营网络,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充分发挥供销社自身优势,联合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改造、重组和整合现有网络,以农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烟花爆竹、废旧物资、食盐和供销大超市为依托,形成全县农资、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连锁经营网络。同时,各基层社利用现在商场、门店,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创办农村综合服务站,通过供销社牵线、农民主办、社会参与、政府支持、农民享用,形成合力来建设,综合服务站要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卫生、文化、科技、法律、娱乐等综合服务。各基层社必须创造条件在各自乡镇区域内创办1至2个为农综合服务站。通过这个为农综合服务平台,联合各涉农部门和社会力量投入共建。
六、改革的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从玉山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县供销社自身的实际出发,玉山县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拟分两个阶段推进。
(一)第一阶段工作。围绕改革主要任务和内容中的第一项工作,用4个月的时间(即从2004年3月至6月底止),迅速掀起学习、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总社有关文件,要求把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到每个公司(站)、基层社、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及社会各有关部门;同时完成县供销社的机构精简和职能转变。
(二)第二阶段工作,围绕改革主要任务和内容中的第二至第六项工作,用2年的时间(即从2004年4月至2006年3月),结合社属公司(站)的改制工作,以新创建的有限责任公司、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为依托,加快完成社属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并通过筹建“岩瑞供销农贸大市场”和“玉山县农资批发大市场”,广泛吸纳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运输大户、个体经营大户和广大农民进入市场交易,进而加入供销社,在此基础上围绕着主导产业和优势商品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同时通过大力创办专业合作、搭建为农综合服务站和开展农资、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连锁经营等方式,达到改造基层供销社和经营网络目的,以此不断拓宽服务对象和范围,提高服务能力,逐步实现供销社综合改革目标。
七、改革的具体措施
县供销社的改革,对供销社系统来说属于调整生产关系,调整上层建筑范畴,以便更好地适应和促进供销社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快速发展。从长远看,这次改革决定着玉山县供销社的自身命运和发展方向,决定着社有企业和基层供销社改革成果的巩固和扩大。改革的任务繁重,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时间紧迫,是一项宠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成立机构。根据2004年1月30日县供销社行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玉山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钟明和,副组长:邱慧群,成员:谢建文、王长军、陶天真、余荣、陈木水、郑永锋、汪腮凤、林明。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统揽全局的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结合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把综合改革工作推向纵深。
(二)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和协调。做好向玉山县委、县政府的汇报工作,争取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请县委、县政府把供销社改革工作与全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玉山县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结合起来,摆上议事日程;并协调各涉农部门为玉山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共同贡献。同时,请县委、县政府将县供销社机关按“三定”(定工作职责、定人员、定编制)的原则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三)贯彻落实,宣传动员。把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精神和实施步骤层层贯彻传达到每个社属公司(站)、基层社、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网点;并通过新闻媒体和县广播电视台向全社会广泛宣传。
(四)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由点到面,实行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办法,把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
(五)加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工作,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宣传先进,加以推广。
江西省玉山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二00四年二月十一日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