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供销社综合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2004)1号文件精神以及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决定”的具体体现,是加大供销社全方位、多途径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发挥供销社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的新举措,是供销社改革的深化和继续。根据中华全国供销总社要求,现制定我县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中共中央(2004)1号文件、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决定为动力,围绕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在坚持合作制不变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方式,搞活供销社。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要求,创新体制,转变联合社职能,大力推进开放办社,通过存量资产置换重组和股权转让,使供销社的投资资本、经济性质、人员结构、职工身份达到多元化。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客观要求,为农村经济发展打造服务平台,在参与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目标任务
1、全面深化供销社改革。
①按照社企分开的原则,对县级供销社进行综合改革。一是强化县联社指导、协调、监督、服务职能,上对政府负责,接受并完成国家委托和特许商品的经营,承担地方政府参与农业产业化任务。下对基层企业和社员社负责,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经济信息,争取国家投资项目,保持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供销社的合法权益;二是按照多元化、股份制模式,整合县级公司经营网络,完善社有企业法人治理机制,重组新的专业公司,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经济服务中心和产业龙头。
②因企制宜,推进基层供销社改革。在坚持合作制不变的原则下,按照“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要求,一是用专业合作社改造基层社,实行一体两社;即以供销社为依托,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供销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双重运行,综合发展,体现供销社为农服务功能;二是通过资产存量置换和优化资源配置,发展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与合作,实行一社两体,即剥离企业有效资产,引入新的经济成份和经营机制,采取股份制、合作制、联营、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供销合作社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强化供销社的地位和作用;三是打破行政区划,按经济区域建社,延伸经营网络,实行连锁经营;四是推进开放办社,吸纳社会英才,带资控股,领办专业合作社或开发新的产业领域,培育新的亮点,壮大供销社实力。
③紧紧抓住全国县级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对供销社原有挂帐包袱,通过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剥离债务,轻装上阵,增强社属企业经营活力,求得再发展。
④转变观念,引强联大,通过项目开发,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培育发展龙头企业。通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红果公司建设2000吨冷库一座,引进芬兰政府贷款项目建设3500吨气调冷库一座;通过当地政府财力支持由县联社和红果公司承办好一年一届的中国宝鸡名优果品展销会;通过重点指导、扶持,力争使绛帐综合市场、华康蜂业公司年内达到市级龙头企业标准,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
2、积极推进供销社企业战略性调整和改组。
①对承担政府委托职能的农资企业、特许商品经营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和有发展前景的骨干企业,实施规范的公司制改造,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②对负债较轻,有一定净资产的企业,变现部分资产用于分流安置职工,消化包袱,轻装上阵。对剩余资产或资金,按照股权多元化的要求,组建新企业,发展新合作,采取资本和劳动分离的办法。一是在人流物流集中的城镇,投资、参股、加盟建设连锁超市,改善农民的购物环境;二是根据特色农业与农民共同出资创建专业合作社;三是向龙头企业参股,开发农产品的加工、储藏业务。
③对扭亏无望,难以为继的企业,采取破产、解体、歇业或出售的办法,变现资产用于安置职工,清偿债务。
三、方法步骤
1、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保持企业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多种有效形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全员置换身份,企业与职工依法解除劳动关系,择优聘用、竞争上岗。凡受聘人员与新企业重新签定劳动合同,落聘人员按扶风县人民政府转发“关于深化供销社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文件规定,给予经济补偿,与企业脱离关系。
2、妥善安置富裕职工,合理确定安置补偿费。企业改制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向本级供销社提交书面报告,由资产评估部门(机构)或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推荐,本级供销社同意的由3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