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内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西沿,属中西部地区结合部。全县面积2465平方公里,耕地78万亩,辖区16个乡镇,289个行政村,63万人。内乡县供销社现有14个基层供销社(属原集体性质3个,股份合作制2个,破产重组的集体性质3个,正在破产清算的6个),县社直属企业6个(集体性质3个,有限责任公司2个,正在破产的1个),1150个经营服务网点,1200多名干部职工。2003年底,实有资产823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895万元,期末所有者权益1535万元。
县社机关现有在册干部职工51人,其中离退休21人。本级2003年底社有资产657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030万元,所有者权益1133万元。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实力为中心,以实现产权多元化为核心,调整社有企业的资本、组织和经营结构,推进供销社的体制、机制、业态和管理的创新,进一步发挥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为农服务的原则。继续坚持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不动摇,通过社有资本的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不断完善农村经营网络,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努力拓展为农服务的新领域。
2、坚持合作制原则。按照“自愿、互助、民主、平等”和“民有、民享、民管”的原则,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与合作,不断扩大供销社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扩大服务辐射范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坚持开放办社原则。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外地资本采取购买、控股、参股、兼并等形式参与供销社产权制度改革;鼓励企业经营管理层控股,经营者持大股,职工自愿参股;鼓励社有资本稳妥有序的进行进入或退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4、坚持因企制宜原则。实行一企一策或一企多策,有进有退,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扶大做强支柱,强化科学管理,增强企业活力,确保股东利益和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根据中央两个五号文件要求和新《农业法》赋于供销社的职责,基本达到县社职能服务化、基社全部专业化、业务经营网络化、系统管理科学化。县联社实行“社企分开”,通过监督、指导、协调和信息传递等形式,充分发挥为基层社、为专业社、为企业、为“三农”的服务作用。基层社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着力增强服务功能,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社属企业以创建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经营服务网络,做大做活主体业务。进一步建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规范运行制度,运用现代科学,推行电子商务,提升管理水平,使供销社企业在服务三农、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
(二)总体要求。利用二年时间,注册登记农村合作经济协会、废旧物资回收协会、烟花爆竹管理协会和棉花管理协会,组建农资、烟花爆竹、食盐、糖酒、废旧物资五个物资配送(购销)中心,培育出棉花、地毯两个涉农龙头企业,在马山、灌涨、师岗、赤眉等乡镇和县城创办9个面积在300---1000平方米的超市、量贩 ,完成银河商贸城、宛西农资批发市场的建设,到2006年6月底以前,全部完成供销社系统的改革改制工作。
四、加快改造基层供销社
(一)调整基层社建制。对已破产的基层社,采取按照经济区域和地方经济实力组建中心社。中心社应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吸收专业经营(生产)大户、专业技术组织(人员)和经纪人参股,组成专业特色明显、行业带动作用强和经营实体。
(二)增资扩股 ,规范股份合作制。已注册的股份合作社,要按照有关规定,吸收社外经济组织和自然人投资参股,特别是涉农组织和专业技术人员,优化股东成份,进一步增强专业服务技能,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联系。
(三)根据《农业法》把供销社定位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规定,围绕农村经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吸引农民参与供销社的改革,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延伸服务领域,使供销社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合作经济组织。
(四)破产后留置资产的管理。切实加强企业破产后留置资产的管理,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养护”的原则,使用单位必须及时检查存量资产现状,维护修缮破损房屋,保证资产的完整。县社资产管理公司负责登记造册,监督管理,严防资产流失。资产处置由县联社与有关部门协商确定。
(五)基层社破产、解散、改制清算后的剩余资产(资本)统一移交县联社管理。
五、强化县级供销社改革
(一)实行社企分开。按照省、市有关县联社改革要求,争取把县联社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确保县联社的正常运行。县联社原有资产处置要按照中发(1995)5号文件“各级供销社理事会是本级集体财产〈包括所属企事业财产〉的所有权代表和管理者”的规定,由县联社理事会统一行使资产所有权,享有资产受益权。并采取授权经营的方式,实现社有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县联社以投入企业的资本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社有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其全部法人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并承担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维护出资人权益的义务。
(二)社有资产(资本)实行授权运营、监管。县联社理事会委托“内乡县 供销社 置业有限公司”统一运营、监管社有资产(资本),履行出资人职能,并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社有资产管理体制。
(三)内乡县供销社 置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职责。1、 依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所出资企业(单位)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2、指导推进社有控股、参股企业的改革和重组。3、通过统计、审计等方式对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管。4、履行出资人的其它职责和承办县联社交办的其它事项。
(四)内乡县供销社置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义务。1、推动社有资产资本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2、探索合作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对县联社负责,加强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社有资产流失。3、指导和促进社有控股、参股企业完善法人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尊重、维护社有资产控股、参股企业经营自主权,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5、强化破产企业留滞资产监督管理,防止代管资产流失。
六、整合网络,建立现代流通体系
(一)立足县城巩固乡镇发展村级建立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网络。
1、按照统一标志、统一服装、统一管理办法、统一服务标准的要求,在县城和马山、赤眉、师岗、灌涨、王店等乡镇创办500--1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量贩9个。
2、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在县城建设2。8万平方米银河商贸城、面积5200平方米的宛西农资批发市场的建设的同时,选择主导经济优势明显的乡镇,组建赤眉油桃、夏馆山珍、瓦亭辣椒等专业市场。
3、规范村级综合服务社。按照统一标牌、统一名称、统一颜色、统一服务规则的要求,采取供销社自建、与农民联建等多种形式,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引导农村服务网点从增加供应品种、增加服务项目、延伸服务领域入手,形成商品购销、产品代理、技术指导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300个,达到农民需要什么,供销社就提供什么服务。
(二)建立和完善配送、连锁中心。要按照专业细化、管理规范的要求组建县、乡相结合的五大连锁配送中心。以土产公司为主组建烟花爆竹配送中心、糖酒配送中心和物资回收购销中心;以生产公司为主建立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联合盐业管理局组建食盐配送中心。以乡镇供销社为主体,通过新办、改造或委托经营等形式建立连锁分店或配送分中心,努力扩大主营业务市场份额。
(三)开放办社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步伐。大力实施开放办社,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和力量,壮大供销社事业。对于只要承认供销社章程,自觉接受供销社管理,自觉交纳管理费用,不分所有制形式,不分行业,不分规模大小,都可以吸纳为供销社成员单位,使供销社合作经济形式实现多元化。
七、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创办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
1、棉麻公司要按照公司+专业社+农户的模式,运用示范带动、技术服务、资金扶持等方法,创办10000亩优质棉花种植基地,要在全县选择50个植棉村组建棉花专业合作社,带动全县棉花生产形成种植、加工、经营为一体的棉花龙头企业。
2、佑生公司要结合林果产业快速发展和果汁市场活跃的大好形势,积极招商,引进外力,开拓油桃、李子、猕猴桃及时令蔬菜浓缩汁的加工销售。
3、农产品公司要发挥生猪饲养优势,选择生猪饲养农户,建立籽猪供应、技术指导、销售联合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并着力探讨肉食加工,逐步建成3000头以上的养殖、加工企业。
4、联合镇平地毯工业公司,带动基社参与,吸引宛西地毯加工经营企业和个人组建地毯工业集团,形成加工机梁500架,编织工人2200人,平均工资400元,年产值2000万元,增加农民收入900万元的规模。
八、农村合作经济协会发展和协调管理
(一)按照一业一会的要求,尽快建立涉农经济管理协会。
1、以县供销社为发起人,吸收农村经济管理部门、涉农服务部门和技术科研部门,组建“内乡县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协会”。协调指导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引导农民走上专业化生产经营。
2、按照行业管理要求,创立以县供销社为主导的农资、棉花、废旧物资、烟花爆竹协会。
3、建立以农村经济流通骨干为主导 的农村经济流通协会,促进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保护农民经纪人的合法权益。
4、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立足当地资源和支柱产业,发展棉花、农资、林果、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等类型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九、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加快供销社经济发展步伐,是改革改制的出发点和必然归宿。
1、冲破区域界限,充分运用市场开放的有利条件,实施东引西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棉麻公司要在立足安西、山东、新野棉花经营的基础上,新建2--3个棉花收购网点和一个股份制加工厂,增加收购加工能力5000吨。
2、吸收现代流通管理经验,开创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异地结算、网上招商等方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3、拓展服务领域,本照农民要什么,供销社就提供什么的服务原则,不断扩展经营领域,开展代理电信服务,代销企业产品,代办邮政、文化娱乐、保险等新型业务经营服务领域。
4、着力开发培育市场。银河商贸城、宛西农资批发市场和各单位低效闲置资产的开发,要采取资产置换、股权转让、联合开发,统一办理证照,减免租赁收入,引进资金,引进产品,引进商户,促进市场的创立和稳步发展。
十、加强领导,稳步推进
建立领导机构。县社成立以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刘玉仙为组长的供销社改革领导小组,监事会主任王国党、理事会副主任王玉敏、杨军为副组长,县社中心办、业务科、财务科、资产科、人事科等有关人员为成员,负责指导系统改制工作。有关企业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主持本单位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企业改革改制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级供销社要努力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争取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四个结合,与企业经营相结合,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与完善管理制度相结合,与保持稳定相结合,确保改革工作的稳步健康发展。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