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旬阳县供销联社辖基层供销社14个,县级公司7个(即县工业品公司、日杂公司、土产公司、烟花爆竹专营有限公司、蚕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腾龙黄姜有限公司、大地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领办蚕桑专业合作社11个(农民社员515户),蚕桑技术服务部11个,村级综合服务站18个;全县基层社共有蚕茧、黄姜、农资、烟花爆竹购销经营网点100多处;干部职工总数613人,其中:在岗人数238人(含承包柜组人员);县联社机关设二科一室(业务科、财务科、党政办公室),机关干部职工总数25人,其中在岗18人;全系统固定资产净值逾1000万元(因未评估和调账,此为粗估值)。县联社机关与蚕茧经营有限公司、基层社与茧站是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公司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一级核算两级分配的管理体制,县联社机关人员工资、经费主要从蚕茧经营盈利中提取列支。
当前,县、基两级社改革的进展情况是:县社机关参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进行了机构改革,实行了“三定”(即定人、定岗、定责),推行了竞争上岗和聘任制。原有县直公司3个改制1个,即县工业品公司于2001年5月在偿还长城公司债务时,职工一次买断了债务,已改制为股份制企业(职工持股占93%);大地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为民营企业自愿申请加入到供销社;蚕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腾龙黄姜有限公司、烟花爆竹专营有限公司为本系统企业法人和职工参股组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14个基层供销社改制1个,即桐木供销社改制成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职工持股约占四分之一)。
二、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思路
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号和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陕发[2003]16号)文件精神,围绕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改革新突破,在坚持合作制不变的情况下,采取多种形式搞活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在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大力推进开放办社,彻底转变联合社职能,打造一个社会公共服务平台。
改革的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合作制的原则和服务“三农”的宗旨。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县、基社改革的步伐,实行以县建社,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社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采取股份制改造,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对扭亏无望的企业采取出售、合并、兼并、撤销、依法关闭或依法破产等形式,安退减冗,解脱债务,降费增效,建立社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引进现代新型经营业态,大力整合经营网络,实行开放办社,转变县社职能,完善服务体系,为实现助农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实施建设绿色旬阳富民强县奔小康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改革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的改革后,实现以县建社,基层供销社改造成为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社属企业改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社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股份制企业,培育和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整合流通网络建设,从上到下建立连锁经营新机制;社企关系是:县联社是全县供销社理事会的办事机构,其职能是社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营、组织供销社企业参与县域经济建设;贯彻执行各级党委、政府及上级社的有关政策、决议以及各项工作要求,协调企业与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围绕农村主导产业,组织发展和监督管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反映合作组织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呼声和要求;在内部管理上达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供销社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农村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主渠道。
四、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以县建社,建立社有资产管理的新体制,进一步搞活企业。总的方向是,以出资人到位为目标,加快社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解决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不到位的问题。撤销基层供销社理事会,归属于县供销社理事会管理,实行以县建社。按照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对全系统社有资产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建立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社有资产监管新体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社企、社资、社事分开,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在县联社机关组建社有资产经营管理科或在现有相关科室增设社有资产经营管理职能,加强社有资产的管理。县供销社理事会作为社有资产的所有权代表和管理者,对社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在社属企业控股参股,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行使出资人职责。县社资产管理科室具体负责全系统社有资产的使用、经营、开发、监管和收益等,建章立制,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对企业进行分类改革改制。改革的具体要求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放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实现的主要形式。①对已改制为股份制企业的县级公司和基层社,实行股权合理流动、相对集中。除烟花爆竹专营有限公司和蚕茧经营有限公司以外,鼓励经营者持大股、控股或相对控股;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②对未改制的公司、基层社,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股份制改造,对社有资产进行全部置换或部分置换,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新改制的企业经营者必须持大股、控股或相对控股,职工可自愿参股。③对社小、人少、在当地作用发挥不强的基层社,按照“大社带小社、强社带弱社”的要求,继续按经济区划调整建制;对业务萎缩、扭亏无望的公司、基层社采取出售、合并、依法关闭、依法撤销或依法破产;对关闭撤销的企业实行关门走人,债务暂挂,寻机出售。
(三)理清和解脱企业债务,减轻企业包袱。对部分拖欠银行、信用社债务的公司、基层社,在盘清企业总资产、总负债的情况下,积极与债权人协商,采取最优惠政策予以一次性解脱债务,或采取“大包干”办法一次性买断,通过出售资产、以资抵债和募集股份等形式还清债务,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以促进改革改制的顺利进行。
(四)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①大力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全县供销社坚定不移地进一步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紧紧围绕全县蚕茧、黄姜等主导产业搞好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公司+基层社+专业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吸纳专业大户、产业大户组建蚕桑、黄姜、农资等专业合作社,对符合条件自愿入社者不受限制,对已组建的11个蚕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做好社员入社扩面工作,2004年力争扩面达到1500户以上。同时,新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13个,发展社员1200户以上。积极探索组建黄姜、青竹等生产合作社和农资、工业品、医药等消费合作社。到2005年力争全县专业合作社达到28个,入社社员1万户。力争2005年在搞好基层社组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在县联社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与蚕茧经营有限公司实行对接,使龙头企业真正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与基层供销社对接,逐步实现以专业合作社改造基层社发展战略。同时,培育和壮大蚕桑龙头企业,通过发展产业、拓宽业务和企业整合,力争在2005年使蚕茧公司达到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标准,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享受中省有关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②积极发展行业协会。为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号《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精神为契机,全县供销社围绕主导产业,广泛组织吸纳购销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在各乡镇组建各类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协会,在县上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联合会,2004年牵头组建县黄姜流通协会。通过协会组织,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蛋糕。
(五)整合流通网络,大力推进商品连锁化经营。冲破传统流通经营模式,着力构造新型的连锁配送服务体系。通过靠大、联大等方式,主动与省、市内外大企业合作,与各基层社网点对接,发挥品牌优势,加快商品经营连锁化。重点发展烟花爆竹、农资、农产品、工业品、药品等商品的连锁配送经营,整合组建县级连锁经营公司,上与省、市相应公司对接,下与各基层社网点对接,在乡镇、中心大村建立销售终端,为农民和社区提供优质服务,发挥供销社经营主渠道作用。
(六)改革人事、劳动分配制度,实施人才强社战略。彻底改革旧的人事管理模式,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选人用人新机制,面向社会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实行新人新办法,对新进人员实行招聘制和合同制。做到经营者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打破“铁身份”、“固定工资”。对县联社机关进一步强化精简高效,推行竞争上岗,实行末位淘汰;对基层企业进一步搞好安退减冗、降费增效。在劳动分配上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把按经营分配与按生产服务分配结合起来。将经营者和职工的收入与企业经营的难度、风险和业绩挂钩,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企业行管人员推行年薪制,对职工实行工效挂钩,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实施人才强社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系统内现有人才资源的能力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搞好外出培训和鼓励在岗自学成才。选好用好系统内现有人才,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积极引进供销社发展急需的各类 人才,开发利用社会人才资源,重点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完善和建立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形成供销合作社特色的人才结构,为供销社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五、改革的工作步骤
整个改革工作分三步走,按三年完成改革任务。第一年(2004年),制定改革方案,成立组织机构,抓好改革宣传动员,盘活家底,理清债务,搞好系统资产摸底、登记,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完成以县建社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已改制的工业品公司、黄姜公司改革工作,启动土产公司、日杂公司的改革改制工作,基层社完成14个蚕桑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第二年(2005年),完成对县土产公司、县日杂公司及基层社改制工作,进一步抓好专业合作社组建、扩面、巩固和完善工作,县社完成蚕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改革组建与蚕茧经营有限公司的对接工作,整合农资、烟花爆竹、日用工业品、农产品等网络建设,引进连锁配送经营新业态。第三年(2006年),对综合改革工作进行查漏补缺、建章立制、完善巩固和总结。
六、切实加强对供销社改革的领导
由于供销社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为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和目标任务的按期完成,建议县委、县政府成立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和分管领导挂帅,成员单位由县委办、政府办、农工部、人事和社保、农办、工商、税务、财政、土管、农行、信用联社等相关部门组成,设立办公室,具体组织、领导、指导供销社改革工作。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