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经营管理
农副产品流通协会引领农村服务网络(基层社体制创新之三)
时间:2004-06-14 00:00:00来源:作者:

       从今年3月26日起,北京大兴区供销社的各基层社,都会再挂上一块牌子,就是大兴区农副产品流通协会分站。大兴区农副产品流通协会是依托北京市大兴区供销社兴办,由北京市民政部门核准登记注册的第一家农副产品流通协会。目前协会已通过各个基层社的协会分站吸收大兴区11个镇的种植、养殖、储藏、加工,营销等行业及企事业单位等团体和个体会员120人,带动农户2428万户,涉及了农产品种养植及加工销售等行业,在整合大兴区农副产品流通资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协会成立就是要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卖难问题 
  大兴区是北京市的农业大区,蔬菜种植面积38.6万亩,总产量110万吨;果品面积12万亩,总产量9.5万吨;还有比较有规模的家畜家禽专业组织近百家。尽管近些年涌现出很多种养殖专业户、专业社以及从事农副产品储藏、加工、营销的经济实体。但这些专业户、专业社和加工营销企业,由于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又很分散,自律性差,看似众多的合作经济组织资源配置并不尽合理。特别在开拓市场、打造品牌、信息沟通和搞活流通等方面,明显暴露出基础较差、功能不强的弱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企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速度。 
  大家都知道庞各庄的西瓜有名,而早在大兴西瓜还没上市之前,就有很多外地瓜堆在道路两旁,借庞各庄的名气销售,影响了本地农民的利益;另外大兴安定镇的1万亩桑葚也是千年的皇家御用品,但由于没有品牌效应,只能以较低的价格销售。如何让这些农产品不再卖难,成为大兴供销社人急待解决的问题。大兴供销社办公室主任梁成安介绍说:供销社作为农村的一个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曾经为农业生产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进入市场经济后,虽然在经营方式、经营内容上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其遍及全区的基层社经营网络及从事营销活动的各种人才都还存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通过政府搭台,可以把全区众多分散的专业户、专业社和加工、营销企业组织起来,达到横向联合,团结协作,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的。大兴区各乡镇基层社,也就是协会的各个分站,主要负责会同当地各镇主管领导,联合召集当地专业大户、专业社、专业协会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开展协会的工作。 
  大兴区农副产品协会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利用各级基层社整合大兴区农副产品流通资源,发挥企业以及市场和农户之间的中介组织作用。新当选的协会会长、大兴供销社主任刘士忠说,协会将利用自己的流通网站、信息员队和经纪人队伍以及农副产品购销龙头企业,帮助广大农民解决“卖难”问题。同时,协会的成立也给会员之间的横向交流创造了条件,通过协会网站、培训和日常的活动,会员之间会经常交流,不断接受新事物,获得新的信息,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和空间。 
  2003年,农副产品协会也就成了大兴区委、区政府为老百姓办的50件实事之一。 
  协会引领着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大兴区农副产品流通协会的发展为基层供销社实现体制创新开辟了一条新路。协会主动团结农民经纪人,积极引领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它不再是简单地1套人马,2块牌子,而是把供销社改革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运销大户的发展结合起来。是为农民而办、和农民一起办、把供销社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 
  北京怡还海奶业制品有限公司经理王铁柱深有感触地说,很多农村小生产式的经营,就会存在资金、设备、技术、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经常会遇到产品的压级压价现象,使企业利益受到侵害,通过建立农副产品流通协会,可以逐步实现各类农副产品流通组织的系统化、组织化和网络化,最大限度的维护企业利益,企业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正常的生产销售活动中去。 
  梁成安告诉记者,目前,大兴区多数农业养种植大户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产品卖难问题。协会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广大农民产品的销售问题,解决农民面临最大的是“卖难”问题。协会现在有3个支撑点,一是建立了一个信息总站,在11个基层社设立分站,并于4月20日开通联网。他们建立自己的流通网站、信息员队伍,还联合市农委网、北京市果品公司、中国供销合作网等单位,向会员提供农产品供销信息,同时发布社员的信息。二是由基层社共同出资组建了农副产品购销龙头企业“北京绿甜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把大兴的各种分散的基地,变成公司的生产车间,让分散销售的同类农产品得到统一的包装,拥有统一的品牌,是按行规生产的散户有了依托,提升了发展的潜力,同时对外也树立了整个大兴的形象。三是开展对农产品经济人的培训,联合各个基层社,建立经纪人队伍,并明确在协会的领导下,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他们事先与区政府协调,纳入了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农民技能培训计划,由区财政列支费用的70%,截止目前,共培训了106人。学员们从理论、技术到政策法规,得到了真正系统得学习;同时,协会对经纪人的业绩实行跟踪,实行规范化管理。 
    据了解,协会还将在为政府发展农业制定规划、政策、措施提出建议,并代表会员向政府反映其合理的要求和建议;注重发展同国内外相关领域和行业的友好往来;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营进行业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参与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认证等方面为农民提供立体化的服务。 
   初见成效 
  协会成立后,召开了两个座谈会,一个各镇主管农业的镇长、农办主任、专业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另一个是各基层社组织种养殖、加工营销大户参加的座谈会,主要是向农民会员和政府领导阐述协会宗旨,提高大家对协会的认识。 
  现在,每天到各基层分站询问信息的人多了,愿意参加协会的农户多了。仅在今年北京国际贸易洽谈会期间,大兴区就有7家企业,20多个品种的产品通过协会参加了贸洽会,向国内外客商展示了拥有大兴特色的农产品。 
  由于参加了协会,庞各庄镇的冯乐平在今年4月1日就签订了200万元的西瓜订单。他说现在客商都认规范的农产品经营户,协会的牌子就是诚信的保证。 
  成立协会给农民带来的好处正像安定镇通洲马坊村养羊专业户黄振通所说:“过去,我想改良一下羊的品种,但正规的科研院所不针对个人合作,要通过有组织的保障,现在有了协会就好了。协会还能为我们农民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培训,还可以在优化种植、养殖等方面提供服务,这都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事情呀!” 
                    中华合作时报记者:张驰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