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2012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报告
时间:2013-04-26 09:44:10来源:作者:张海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市篷勃发展,对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一、2012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2012年我市紧紧围绕“稳步发展,逐步规范,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有力推动了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朝着有序、规范、创新、提升的方向健康发展。截止12月底,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突破300家,达到312家,比上年增加64家,中心社两家,加入合作社的农户25167户占全市农户的59.8%,合作社业务拓展,囊括了种植、养殖、林果、农产品加工、农资、农机、运输服务、食用菌栽培、民族工艺品加工等多种行业。其中,从事蔬菜、玉米、小麦、水稻、番茄、林果业种植。小麦、玉米、蔬菜制种、食用菌栽培的合作社132家,成员17852户。从事奶牛、骆驼、肉用牛、羊及牛羊育肥、生猪、野猪、肉用驴养殖的合作社57家,成员1415户。从事家禽、野山鸡、红嘴雁、肉用兔养殖的合作社14家,成员206户。从事农机、运输服务的合作社10家,成员130户,从事粮油、蔬菜、茶叶加工、滴灌带生产、民族工艺品加工的合作社5家,成员374户。以土地整合规模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合作社18家,成员2278户,整合经经营土地25647亩。
今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呈现四大特点,一是以土地整合统一经营的合作社发展迅速,全市已有以土地整合统一种植的合作社18家,社员数2278户,整合经营的土地25647亩。二是以养殖小区为依托的养殖合作社蓬勃发展。目前已有牛羊养殖育肥合作社27家,年出栏牛羊10万头(只)以上。三是以同类行业合作社组建成立合作社中心社获得成功,巴海蔬菜合作社把同行业的5个合作社以及37个爱心菜店联合起来成立了巴海蔬菜合作社中心社,以及利群多胎肉羊养殖联合中心社的挂脾成立,实现了行业的进一步联合,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合作社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四是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目前,已有4个产品通过绿色认证,6家合作社的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通过有机产品生产基地认证的产品有6类,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认证的专业合作社2家。已注册使用有产品商标的合作社10家。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亮点
目前,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精彩纷呈,出现了许多亮点,一是根据产业分布以种植类、养殖类为主组建合作社中心社。乌苏市巴海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心社是由巴海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联合八十四户乡五道桥村甘蓝合作社、水磨沟村芹菜合作社、康家庄村蔬菜合作社、巴海村莴笋合作社以及巴海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属的37家爱心菜店共同组建成立的蔬菜种植合作社中心社。中心社成立后,各成员社接受中心社指导,根据市场需求由中心社安排各成员社种植蔬菜品种、数量,并由中心社统一批量调拨、批发蔬菜,既避免了盲目种植、相互压价的恶性循环,又实现了各成员社抱团经营,优势互补,使利益最大化。截止目前,37家爱心菜店不但在保证蔬菜供应、平抑菜价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且经济效益明显提高。5家成员社种植的蔬菜由2011年每亩产值6000元猛增至今年每亩10000元以上,种植户比上年增收20000元以上。中心社效益凸现,展示出了强劲的集团优势。
三、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合作组织并根据同类产业组织成立了农民合作社中心社,农民依靠合作社中心社的生产优势,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减少了交易中间环节,节约了交易成本,使农民获得市场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了收入;同时许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发展新产业,或延长原有的产业链条,或扩大现有生产规模,使农产品通过合作经济组织集中加工,贮运和销售不仅把增值的加工和销售利润返还给农民,还促进农民就业。今年组织动员成立了以蔬菜产业的农民合作社中心社一家,以牲畜养殖、育肥.销售产业的农民合作社中心社一家,有力的发挥着拳头作用,占据着市场一席之地,引领着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方向。
二是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生产合作、销售合作、科技服务合作;发展产供销一体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农民合作创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依托企业、乡镇农经站,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兴办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作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统一进入市场,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以规模生产,批量优势占据市场,提高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提高了市场的占有率,增强农民市场的竞争力。今年市委、市人民政府大力推广农村土地整合,去埂还田工作。接此东风,我们动员村民积极成立以土地整合、土地租赁为基础的农民合作社经营土地,通过宣传和动员上半年共成立土地整合合作社18家,整合土地25647亩,通过运行效益非常明显,整合后的土地不仅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还便于大型机械统一耕作,便于集中统一管理。即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的积极性空强高涨,秋收后将有更多农民参加组建土地整合合作社,有力的助推了我市土地整合工作。发展农区畜牧业是我市制定的又一个富民决策,抓住这有力的契机组织动员养殖户成立了以畜牧养殖.育肥.家禽养殖为基础的合社26家,有力的助推了我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其它行业的合作经济组织也是雨后春笋发展迅猛,如头台乡的骆驼特色养殖.九乡的红薯特色种植.西湖恒振的枸杞加工业.四棵树惠丰的运输业.西大沟的农机服务业.及其它各乡镇的小手工业、加工业、农资销售业等。
三是提高了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农户成员通过共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成员在合作社中有了明确的生产和生活目标,激发了干事业的积极性,面临同样的困难,使得农民常常相互交流经验,共同解决难题,提高农户的科技水平和相互支持的合作意识。今年共有各种协会组织14家,会员8954人,带动非会员19799人,很大成度的顺迎市场规律做强做大自己的产业链绦。
四、存在问题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虽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作用和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按照《农民专业合社法》的规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组织不严密,内容管理松散,成员的责、权、利不够明确,利益联系没有建立起来,有的没有形成股份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实体,其发挥效果和作用不明显。合作社内部运作不够规范,自身发展能力不强,等、靠、要的思想突出
(二)目标不明确,运作不规范。有的不是想如何带动一方经济,而是通过这种形式想得到财政支持,政策扶持,躺在政策怀里享受待遇。
(三)组织化程度还不高,经济实力还不强,服务水平还很低,辐射带动能力差。大部分合作组织缺乏自身经济实力,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经济纽带。
(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还没有到位,农民认识还不足,有的根本就不知道合作社究竟是啥组织。
(五)有相当一部分合作社注册后就没有运行名存实亡,也有部分合作社利用其它村民的身份证注册合作社.只有自己在卖农资,实际是为了避税而注册合作社。
(六)发展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再生产能力不够。合作社人才缺乏,管理技术、文化水平低下,市场竞争能力弱。
五.今后的发展思路及建议
(一)抓培训,加强教育,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理论业务水平和农民的综合素质。(二)抓典型,重点扶持,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动员成立更多同产业类型的中心社。(三)抓规范,加强指导,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凝聚力。(四)抓监督,强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示范作用。(五)抓宣传,大造声势,营造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六)建议各级部门把合作社发展摆进议事日程,出台相关优惠扶持合作社发展的文件,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度。(七)加强对合作社的指导和人才培训,规范合作社的内部运行机制。(八)加大扶持力度和激励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合作社的造血功能。(九)坚持正确的发展导向,克服急躁冒进,一哄而起,违背农民意愿,脱离农村实际,强制推行,人为地超越合作社发展进程,违背合作社发展的自身规律。要注重质量,不图数量多少。要办一个成一个。(十)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他组织,其他主体区别开来,防止把各种组织都往合作社里装的倾向,防止假冒,盗用合作社名义,套取国家支持的现象。
二○一三年三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