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临猗县经管局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工作要求,全面完成了本年度各项指标任务,加快了我县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现将全年合作社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3年10月底,全县共发展合作社1070个(今年发展了183个),涉及种植、养殖、农机三个领域。其中种植业867个(苹果种植合作社662个),养殖业151个,农机服务业52个,成员户数36098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28.8%,带动非成员农户数71885户,成员出资总额72188万元。已注册登记联合社2个,成员农户数392户,出资总额1548万元。资金互助社6个,融资金额78万元。土地流转合作社38个,流转面积0.65万亩。有2名大学生村官创办了2家合作社,有341名大学生(其中大学生3人,大学生村官338人)参与到192个合作社中。全县获山西名牌农产品证1个、办理出境水果果园登记证2个,有机转换产品认证1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1个,办理注册商标34个(其中著名商标1个)。部、省、市、县示范社115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22个,市级30个,县级54个。开展农超对接、产品营销的合作社有10多个,建立直销点30多个,成交金额3亿多元。
二、主要做法
一是抓宣传培训,营造浓厚氛围。
今年是第19届联合国国际合作社日暨国际合作社联盟第91届国际合作社日。临猗县经管局按照运农经发[2013]18号文件精神,下发了《关于开展2013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宣传活动的通知》(临农经发[2013]15号)文件,采取县、乡、村三级联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悬挂横幅30余个,刷写标语20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等政策法规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今年1月份在全县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上,对全县示范合作社理事长及财计人员进行相关政策法规及财会知识专门培训。营造了支持合作社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
二是抓下乡调研,提供政策依据。
按照农(经综)函145号、运农经发[2013]4号等文件精神,对全县合作社发展情况、合作社成立和运营过程中的收费情况、高校毕业生参与合作社发展情况以及合作社联合社发展情况四个方面问题进行调研。通过对各方面的调查,及时了解到我县合作社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发展过程中好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及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政策依据,促进全县合作社健康发展。
三是抓项目扶持,改善发展环境。
根据山西省农业厅《关于下发2013年省农业厅财政专资金农牧业生产性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晋农财发[2012]342号)和市农经中心《关于组织申报2013年省、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项目的通知》文件要求,临猗县经管局积极组织示范合作社申报项目,争取扶持资金,来改善合作社生产发展坏境,增强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和发展后劲。目前已争取省级项目扶持资金9万元,现已全部下拨到位。
四是抓示范建设,促进规范发展。
按照运农经办发[2013]4号文件精神,5月份,对全县2009-2012年度省、市、县三级示范社规范化建设进行了全面检查,针对示范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给以指出,指导其规范运作。8月份,根据运农经发[2013]22号文件要求,指导全县8家国家级示范社按时完成了2009年-2012年度的财务会计报表。按照市农经中心要求,2013年示范社发展任务数是省级4个,市级4个,县级7个。临猗县经管局按照《关于开展2013年度部、省、市、县四级示范社摸底评选申报工作的通知》(运农经发 [2013] 12号)转发了文件,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示范社申报工作,由乡(镇、区)经管中心按照申报条件推荐,县局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按照示范社标准,对申报资料进行严格审查,认真组织筛选,并进行实地考察。以临农经(2013)16号文件向市中心进行推荐,以临农经(2013)17号文件对县级示范社进行命名授牌。今年,全县共评出示范社省级5个、市级6个、县级13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五是抓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根据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对2012年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项目进行检查验收的通知》文件精神,临猗县经管局成立检查领导小组,对我县6家省、市示范社15万元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检查验收,确保专项资金全部纳入合作社帐内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六是抓产品展销,拓展销售市场。
临猗县是个果业大县,在全县1070个合作社中,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达662个,占全县合作社61.8%。怎样推销合作社的产品,县局除组织合作社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种农产品展销活动外,今年10月22日-24日,由县委、县政府牵头举办的临猗县第二届苹果文化节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大黑河岛国际商贸城成功举行,各乡(镇、区)领导组织各合作社理事长参加了此次活动。在三天的苹果文化节期间,共有苹果等8大系列20余个果品参展,有8万人次入场参观,进行了22批次的经贸洽谈签约活动,共签约2.6亿公斤,价值22.6亿元。通过此次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使临猗的“中华果都”这一品牌必将走向全国、文明九州。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合作社发展上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内部运作有待规范。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创建、轻管理”的问题。首先,大部分合作社只到工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取得了营业执照,而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开户许可证只有在用时才去办理,证照不全。其次,虽然多数合作社制定了章程,但许多流于形式,合作社管理水平偏低,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欠缺。再次,合作社与成员的利益关系联系不够紧密,大部分合作社盈余少,甚至没有盈利。最后多数合作社又账簿,但未建账,有的虽建账但在票据使用、账务处理以及成员账户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这些都有待于逐一进行规范和提升。
二是各类人才有待引进。合作社要发展壮大,需要有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目前,全县合作社参与者基本是农民,经营管理职务也主要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其文化知识水平、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难以适应规模化经营管理的需要。而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这已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是服务层次有待提升。大多数合作社服务的范围仅限于本乡镇,相当一部分局限于本村,跨乡镇发展的合作社还很少。多数合作社基本停留在农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环节上,在产品加工、品牌创建、营销网点等环节上还比较欠缺。合作社主要经营模式还是生产、销售初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比较弱。没有经过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影响了经济效益。
四是政策扶持有待宽裕。一财政扶持方面:财政扶持力度不大,对合作社整体发展而言犹如杯水车薪,而对于一些组织能力强、带动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合作社扶持没有延续性,造成了发展上的障碍。二税收优惠方面:合作社法虽然规定了合作社应该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关优惠政策。但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三信贷支持方面:金融扶持难以落实。合作社法虽然规定了要加强对合作社进行金融贷款扶持,但由于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绝大多数银行都不愿意接合作社的业务。
四、下步打算
一是强化宣传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农民对于合作社的重要性认识还存在很多偏差,甚至存在着认识的误区。因此,要加强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通过学习宣传,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型合作的理念和依法办社的意识,增强广大干部依法支持和推进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聘请专家对合作社的规章制度、财会知识、税收知识、质量安全知识、项目扶持、发展规划等内容进行专业培训。逐步培养和发展一批熟悉农村政策、善于经营管理、乐于奉献的合作社带头人,切实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带动力,全面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
二是倾力提标扩面,促进规范发展。
一是"提标",着力强化合作社内部管理。在财务管理上,指导合作社规范建账、加强核算。在经营管理上,要大力倡导"三化",即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品牌化,指导、协助合作社办好"三品"认证和产品品牌。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合作社大力开展"农超对接"和产品展示展销活动,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引导合作社之间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鼓励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二是"扩面",提高合作社的入社率,扩大合作社的带动面。通过强化合作社服务功能,增强对农户的吸引力,引导广大农民加入各类合作社,不断壮大合作社规模。三是"搞活",鼓励多主体积极参与兴办合作社。鼓励大学生村官积极创办或参与合作社建设。在政策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贮运大户、流通企业、加工企业等主体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条件牵头兴办合作社。
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创优服务质量。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扩大示范效应。要加强对示范社建设的扶持,引导合作社规范发展。积极争取更多的财政专项资金,指导合作社开展宣传培训、信息交流、市场营销、品牌创建、示范奖励等工作。二是加强金融支持服务。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对合作社降低贷款门槛,为合作社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三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国税、地税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对合作社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最大程度的促进合作社发展。四是在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试点,通过多种方式增加融资渠道,缓解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