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经营管理
打开农业发展之门———湖南省溆浦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
时间:2014-12-25 00:31:07来源:作者:张海

  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颁布后,溆浦县因地制宜,一些同类产品的农户联合起来,自主经营,自我服务,相继成立了多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社,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加工、经营和经济互助。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县农民合作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多形式探索到依法规范发展,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明显,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溆浦县农村经济管理局局长宋仁喜介绍,截止目前,全县农民合作社已发展到382家,登记在册的合作社成员达2万余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成为推动“三农”发展的生力军,链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桥梁”,打开山区农业发展之门的“金钥匙”。
  农民“抱团”闯市场
  溆浦是山区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把农民合作社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通过培育和壮大农民合作组织,使其成为山区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火车头”。
  过去,溆浦的山区农业多而不强,农户各自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资金和技术实力弱,抵抗风险的能力差。与单个农户相比,农民合作社有组织、有规模、有品牌,与客户谈判的砝码更加有份量,在市场中的“话语权”也就更多了。溆浦县桥江镇的“蛇湾片糖”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早在2011年前,村民都是单家独户自产自销。由于劳务经济发展,加上种植效益上不去,“蛇湾片糖”产业严重下滑,村民种植积极性不高。为把“蛇湾片糖”这一特色品牌打响,发展壮大片糖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该村党支部书记向龙军等10人合资成立了“蛇湾片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通过统一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蛇湾片糖”再次焕发生机,享誉市场。向龙军介绍,过去村民总是担心产品卖不出去,加入合作社后,村民就有了“靠山”。去年,该合作社种植甘蔗销售额500万元,合作社社员通过调整产业后每亩增收3000元以上。
  在农民合作社的组织带领下,农民“抱团”合作,形成了合力,闯出了市场。溆浦县益民黄花菜专业合作社创办于2011年7月。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统一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和技术服务合同,统一采购种苗,农户分户种植管理,统一收购、加工、包装和销售。理事长米君梅介绍,目前,合作社黄花菜种植基地面积已扩展到2800多亩,辐射该县5个乡镇5个村35个村民小组700余农户,年产值300多万元,产品远销韩国等海外市场。今年,入社农户平均种植面积达3亩,获利1.5万元。最多的种植了10余亩,每年收入达5万余元。在溆浦县经管部门的指导和引导下,溆浦9家蔬菜合作社还组建了蔬菜配送公司。公司以祥福果蔬专业合作社和民生蔬菜专业合作社两大基地为基础,与7大蔬菜基地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实行果蔬统一配送,实现了同行业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示范带动创品牌
  示范带动,是溆浦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近年来,该县已先后培育了永华、淳香、君健等省级示范社7个,市、县级示范社11个。
  自2009年起,该县就在全县大力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每年筛选3至5个产业基础较牢、发展潜力较大、带动农户较多、服务能力较强的合作社,进行重点指导和扶持,创建省级、市级合作社。该县经管部门派出精干力量,从合作社的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生产档案、盈余分配等方面加强引导和规范,确保民主管理做到“民办、民管、民受益”;财务管理做到制度健全、公开全面;生产管理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病虫防治、统一回收、统一品牌销售;盈余分配做到让利于民,实行二次返利。同时,该县还依托“阳光工程”培训、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创业培训、扶贫培训等培训项目,每年培训合作社成员5000余人。农业、林业、畜牧、经管、农机等涉农部门业务技术人员采取现场培训、上门指导等方式,手把手地传授农业生产技术,传递农业信息,指导合作社经营管理。
  农民合作社内联农户、外接市场,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沿溪乡君健中药材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以中药材栽培、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近年来,该社通过以土地流转、发放种苗、签约回收等帮扶方式,发展玉竹、黄柏、金银花、白术、黄精、多穗柯等种植基地共计8000余亩,涉及全县9个乡镇,入社农户452户,2011年,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2014年入选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在福香、淳香、永华、洑水湾、农友塔罗科等柑桔合作社的带动下,该县卢峰镇、低庄镇、洑水湾乡等13个乡镇38个村新建标准化种植基地4.05万亩,与农户建立订单生产关系,引导1.68万农户发展优质柑桔2.92万亩。
宋仁喜介绍,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也带动了农业品牌的创建,“福香”、“淳香”等柑桔、“呷得康”药食两用中药材、“雪之峰”黑木耳、“益民”黄花菜等标有“溆浦标签”的农业特色品牌,以其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口碑,声名远播,赢得了市场,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合作社员“享红利”
  发挥合作社作用,带领导群众致富,这是发展农民合作社的根本目的。溆浦县在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的同时,还将合作社经营能力和创富能力作为扶持重点,使其真正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桥梁和纽带。
  “让社员在生产管理上不操心,产品质量上不费心,市场销售上不担心。”溆浦县伍联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佑国介绍,农民合作社有稳定的购销渠道,不仅能降低群众的生产成本和农产品的市场风险,还能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2009年,在县经管、农机部门的引导下,李佑国牵头组织4名农机大户合伙组建了合作社。目前,该社已发展成为提供机耕、机收、机插、机械植保、机电排灌、机械运输等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服务的合作社,年作业服务面积1万亩以上,与比农户单机分散经营年作业比较,与其签定协议的农户种粮成本大大降低,收入增加20%至30%。
  农民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农民“有粮不慌”、“小富即安”的落后思想,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民互利共赢。沿溪乡君健中药材合作社与种植户实行订单生产,最低保护价回收,统一共享市场信息,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加工,统一品牌销售,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同时,该社采取“赊账供苗、垫资供肥”的合作模式,每年为社员无偿提供周转资金80万元以上,并将每年所得纯收入在分别提取10%公积金与10%公益金后,盈余部分60%根据社员交易产品多少、40%根据社员股金比例分别进行二次利润返还。在合作社组建至今的五年当中,已销售中药材1480多吨,销售苗木240万株、种子450多吨,总产值达4140多万元,累计给成员“二次返利”260万元。在龙头企业春和公司的带领下,春和黑木耳合作社引导农户发展黑木耳产业,2013年入社农户达3200户,种植面积近7000余亩,带动农民增收5000万元,户平增收15600元。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溆浦县在册农民合作社实现总收入2.4亿元,合作社成员年均纯收入比普通农户高413元,带动农户的年均纯收入比普通农民高11%以上。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