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事迹之五
女村官徐晶晶:放开手脚赢得村民认可
【登场人物】:徐晶晶,婺城区白龙桥镇怡村村委会主任助理,2008年毕业于长安大学旅游管理系。当年12月,经招考成为一名村官。
【求职心路】
同很多应届毕业生一样,徐晶晶曾一心想找份待遇好、管理类的工作。从2008年3月至7月,她在陕西、浙江两省的各大招聘会及招聘网站投出过近百份简历,结果大多石沉大海。而此时,身边的不少同学已陆续找到工作,着急的徐晶晶心态开始趋向务实:先找到一份工作,积累经验。
在多方比较后,徐晶晶选择报考村官。一方面,她觉得自己是农村里出来的孩子,对农村比较熟悉,容易适应;另一方面,当村官满3年报考浙江省公务员有优惠政策,届时报考市、县级公务员加5分,报考偏远地区公务员加10分,而且,农村工作所碰到的各项事务虽然杂,却是积累经验的最佳途径。此外,虽然村官每年的年薪只有两万多元,但相较金华地区的消费水平,这样的收入还算过得去。
【最大的成就】
放开手脚赢得村民认可
徐晶晶的性格比较文静,刚当上村官时,她既不知如何称呼村民合适,也不知如何找共同话题与对方交流,所以遇到村民甚至是自己的同事时,常以微笑来代替招呼。
徐晶晶决心逼着自己改变。她逐渐在工作上放开手脚,值夜班时,她不再以女生胆子小为借口逃避;帮助村民丈量田地时,她不再嫌脏,而是卷起裤腿,直接踩到泥地里;村里召开大会时,她利用自己大学里所学的管理学知识为村委会工作献计献策……如今,放开手脚的徐晶晶已经成长为一名整天风风火火奔走在田间地头的乡村女干部。
【当事人有话说】
对于那些想去农村就业的大学生,徐晶晶这样说:
●大学生初当村官时可能由于基层工作经验不足,碰到一些琐事、杂事时,往往会手忙脚乱。因此,大学生村官首先要将心态放平,先把小事做好;其次要尽快熟悉村里各项工作和每个村民;最后在自己工作得到村里普遍认可的前提下,计划干一番事业。
●大学生村官在文化素养方面有优势,但对于农村基层情况可能缺乏了解。所以在当村官前或初期,大学生要主动去了解与农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比如土地征用的法规、房屋改建的政策等。同时,还要储备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例如自来水管道改造的原理、污水改造的原理,以备日常工作之需。
女大学生村官白一彤:请黄河作证
主人公语录:
“只要有目标,朝着胜利的方向,不断努力,就一定会实现。”
19岁,正是人求知、成长的年龄,但对于在校大学生白一彤来说,这个年龄却成了人生的分水岭。因为在这个如花似玉的年华,她答应父亲回乡参选村委会主任,并且以高票当选。
白一彤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子是陕西榆林市清涧县高杰村镇高杰村,这个乾隆御赐的村名饱含着昔日的辉煌和荣耀,然而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贫穷和闭塞湮没了它的名声,直到有了白一彤的惊人之举——
白一彤正式当选为高杰村村委会主任是2009年1月14日,阴历腊月十九,离民俗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只有三四天。全村选民461人,公布的白一彤当选票数为450票。从当选这天起,白一彤就在村里租了两孔窑洞住下来,安顿村里的事务、调解村民纠纷、组织过年活动,一直忙到2009年2月15日,她才匆忙赶往千里之外自己就读的陕西安康学院,听取学校对其继续学业的安排意见并汇报自己一个月来的情况。趁白一彤返校路过西安之机,我们连夜采访了这位年轻的女村官。
一
在校女大学生回乡竞选村官且一举高票当选,这一新闻被媒体披露后,引起公众的众多疑问。有人想知道白一彤为什么愿意放弃舒适的生活甚至学业、回老家农村去当一名村官;有人想问白一彤有什么能力和本领、能带领千余村民奔向新途;甚至有人质疑白一彤:对于一个没有回去过几趟的老家村寨,一个乾隆年间因年年有村民入翰林院而获御赐“高杰”村名、抗日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十姐妹”勇赴国难、新中国成立后出过4位省级领导的村庄,年仅19岁、还正在求学的这个女孩子能担当起领头人的重任吗?
白一彤知道并理解公众的这些疑问,她坦承回乡竞选村主任的最初动议来自父亲白岩林。她说父亲2008年11月的一天电话告诉她,村子里的选举又没成功,这已经是第四次了。让她奇怪的是,父亲要求她回村竞选村主任。尽管她当时对村主任是干什么的并不了解,但回忆起爷爷和父亲念念不忘发展本村经济的强烈愿望,她突然之间好像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没有多想就一口答应回乡竞选。
白一彤向学校请了一周病假,悄悄地回到清涧,咨询在省里工作的堂哥意见,接受村选举委员会的考察,了解高杰村的村情。因为贫困闭塞,这个除3户外全部姓白的村庄内部帮派丛生,一遇公共事务很难统一意见,村委会换届选举已经连续4次失败,始终未能产生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
在征求堂哥意见时,堂哥问她:“你当村主任,如何发展村子经济?”已经和父亲仔细商量过的白一彤胸有成竹:“先修路,继续发展红枣生产,改良品种、引进保鲜技术,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畜牧养殖……”
通过对村情的了解,白一彤坚定了参选的决心。然而她参选的想法却与现行学籍管理规定发生了冲突:继续学习就不能回村竞选,执意竞选则不能保留学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和父亲再次沟通后,白一彤决定即使放弃学籍也要参选。
二
19岁在校女生参选村主任的事引起热议,有人关心她的学业,有人担心她的能力;有人不同意将其列为候选人,有人劝说她先从竞选村委会副主任开始。村民、领导、亲戚、朋友,各有各的理由,各坚持各的立场,白一彤的参选申请一波三折,最后选委会领导决定在镇干部的监督下征集所有村民签字,以确定白一彤是否能列为村主任候选人。
白一彤因期末考试返校而未能在现场等候自己能否成为候选人,2009年1月8日是她19岁的生日,晚上复习功课时父亲打电话告诉她:她以329票的得票数被确定为候选人。1月11日下午考试一结束,白一彤就乘火车连夜赶回榆林。
1月14日是高杰村第五次选举的选举日,有村民说村里的人们要在选举会场送她一个礼物。忐忑的白一彤按要求进入选举会场时,受到村民扭着秧歌的隆重迎接,伴着喧天的锣鼓声,刹那间,白一彤明白了这份珍贵的礼物就是村民们由衷的信任。
“父老乡亲们,今天我带着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感激之情,参加第七届村委会主任竞选活动,希望父老乡亲们相信我、支持我……”
在候选人竞选演讲的程序进行后,461名具有选民资格的村民们填票、投票,4个小时后公布的选举结果是:村民委员会主任白一彤,得450票;村委会副主任和村委会委员候选人均因未达到法定当选票数而未能产生。
三
1月15日,白一彤开始履行村主任职责,她召集上届村民代表议事会的村民代表开会,解决村委会班子在不健全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工作难题。经她提议,村民代表议事会讨论产生了出纳、会计人选,成立了由8人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同时白一彤还督促产生了该村近10年来空缺的妇代会主任和团支部书记。
8点开会、10点人还不全,白一彤尝试着改变这种效率低下的状况,她根据村民居住相对分散的实际情况,模拟部队编制将村民分为层级分明的团组,一级一级地自治各自事务,培养村民的自治能力。
正月初三,高杰村历史上的首次农民运动会隆重召开,穿红枣串、化(剥)玉米、剪纸、象棋、兵乓球、立定跳远、猪八戒背媳妇抢南瓜等12项比赛,让这个沉寂许久的边远村落传出了开心的笑声;
正月初五,高杰村的秧歌扭进了清涧县城,高杰村村民的整体形象正在全县人民面前展现;
正月初七,白一彤拿出自己积攒的私房钱,动员有能力的亲朋好友出钱出物,带领全村800多人动工修建可以使村子致富的38公里环山路……
滔滔黄河水从高杰村的村脚下流过,见证着一位新时代女性把心中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的全过程。
19岁的女村官白一彤亲笔写下了这样的感言:“只要有目标,朝着胜利的方向,不断努力,就一定会实现。”请黄河作证。
女大学生村官王莉:依靠科技增收致富
初见王莉是在兴文县麒麟苗族乡顺庆村的一家大型养殖场里,她正和养殖场户主交谈。黑外套配灰毛衣,黑裤子配黑靴子,朴实却又不乏时尚。王莉的脸上还有未脱完的单纯和稚气,过肩的秀发很自然地散在背后,让人觉得亲切、不做作。记者没想到,她就是顺庆村的村主任助理。
王莉是兴文县古宋镇人。2007年6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外语系。2008年9月参加公招考试后被聘为顺庆村的村主任助理。“我在学校就打算毕业后当老师,毕业后也当了一年的老师。”王莉告诉记者,对村官她并不陌生,但自己当起村官后觉得要当好村官的确不容易,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第一天到村里工作,王莉觉得有些不习惯。那天,村委会通知村民代表十点钟开会,准备讨论整治村公路等相关问题。结果一个多小时以后人才陆陆续续到齐。王莉当时觉得村民们有些懒散,后来才慢慢地适应了村民的生活方式,也用心实实在在帮村民办事。为了尽快整治好村公路,王莉和村、组干部一次次走访、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在乡政府领导的支持下,村公路通畅了,村民对她也刮目相看。去年10月上旬,村里有一户五保户的房子垮塌了,王莉获知后,第一时间向乡政府反映情况,同时积极地帮户主想办法,协助乡政府妥善安置好了五保户。
当地养殖户主李灿和告诉记者:“像王莉这样的大学村官对我们农村是非常有用的。我们村里人文化都不高,信息也跟不上。然而,农村要发展、要致富,就离不开知识和技术。大学生到农村正好帮了我们这一大忙。王莉是个好村官,不高傲、不贪便宜、不怕得罪人,做事又实实在在。常常都能在村里看到她,她很关心村民的生产生活,积极地了解情况,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我们村的276 户人田地共580亩,种植有水稻 、玉米,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王莉告诉记者,下一步她将努力向上级政府争取资金补贴,再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全面贯通顺庆两条公路,为顺庆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基础。她还要积极配合乡干部的工作,引导村民更新观念,大力开发荒山、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经济。同时加大招商引资项目,鼓励相关养殖产业建设,形成产业链,并引进一些适合本地栽种的瓜果蔬菜品种,帮助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