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区位于芜湖市西南部,是2006年成立的新区,辖1镇、3个街道以及三山经济开发区,共有42个村(社区);全区总面积276.1平方公里,总人口15.15万人,其中农村居民占92 %,农业人口比重较大。2010年全区出生率6.76‰, 政策符合率95.26 %,连续多年出生性别比控制在110以内。新区成立来,三山区人口计生工作以实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以“优生、优育、优教”为主线,以建立健全利益导向为推手,以争创“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为动力,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的,通过艰苦不懈、扎实努力的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全区的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深化服务理念,构建服务平台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创优”工作,切实树立优质服务的理念。及时制定下发创“省优”实施方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区委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区四大班子领导各挂钩一个镇街督促指导“创优”工作。坚持季度研究计生工作制度,听汇报,解难题,为创建工作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
1、优化服务队伍。2006年区划调整后,区服务站招聘了7名业务骨干,峨桥镇服务所也配齐配强了专业技术人员,做好计生执法用车、计生执法人员、计生技术服务人员的合理配置;进一步深化村级计划生育干部用人机制改革,实行“区管镇(街)聘村用”,并通过竞争上岗,落实奖惩等,提高计生工作队伍管理服务能力。
2、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全区把计生优质服务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并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逐步改革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区委、区政府每年都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和表彰在计生优质服务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3、完善服务网络。2010年区财政投入300多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科室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区计生服务站;拟投入200多万元的峨桥镇服务所也正在规划建设中,42个村服务室均实现了达标。逐步形成以区站为技术龙头,镇服务所为依托,村(社区)服务室为根基“三位一体”的计生公共服务网络体系。
4、增加经费投入。2010年全区计生专项经费投入440万元,人均29元,比新区成立时人均增加10元。确保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基本服务项目,计生各种优惠政策和奖励费、奖励扶助费的兑现;确保“创优”各项工作经费的支出;确保村(社区)计生工作人员工资补贴到位。
二、实施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
我区注重贴近群众需求创优,落实服务项目。做到“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唱响“三服务”(宣传服务、技术服务、民情服务),实施“六大工程”,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利益导向体系建设。
1、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载体,做好宣传服务。新区成立4年多来,我区“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主线,以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为立足点,着力建设新型生育文化,通过“七个”宣传(运用宣传画、宣传折页、标语、宣传栏、计生电教片、计生文化墙、生育文化大院宣传;发挥计生协网络宣传;举办“形势与政策”下基层宣传;开展“三下乡”的文体宣传;进村入户发放宣传品宣传;开展“三查一治”生殖健康知识宣传;运用各级人口学校、新家庭文化书屋宣传)。发挥新型生育文化示范镇(街),示范村(居)的示范作用。做到集中宣传与经常宣传结合,面上宣传与点上宣传结合,形成点、线、面一体化的大宣传工作格局。
2、以实施“三免”为载体,做好技术服务。一是免费开展孕检和生殖健康检查全程服务。发挥区位优势,聘请市级医院的专家到全区广大农村普遍开展妇科病普查工作。二是免费开展婚检服务。区疾控中心邀请市专家坐诊为新婚夫妇免费开展婚前健康检查。三是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服务。全力配合市计生服务站做好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的宣传和服务工作,满足群众生育健康聪明后代的需要。
3、以实施村民自治为载体,做好执法服务。把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作为面上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考核。在芜湖市建立首家村级计生联络员工作制度,发挥人大代表在计生村民自治中的参政议政作用,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流动人口计生合同化管理,并与计生协会“双评”活动和创建优质服务先进区活动紧密结合,激发广大群众参与计划生育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至目前,全区有90%以上村(社区)建立自治机制。
三、健全利益导向,提升幸福指数
区委、区政府每年都给区直16个部门下达人口与计生工作责任书。区党政办印发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村村行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全面实行机关科局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农村独女户、二女户制度,各科局领导走村串户,送慰问金、送技术、送致富信息,帮助独女户、二女户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生育中的困难,沟通了和群众的感情,实现了和群众的交融。
1、扎实开展“六项工程”(致富、安居、成才、保障、亲情和幸福工程)。社会事业局为贫困独女户、二女户的女儿在本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免除学杂费;民政局对独女户、二女户贫困家庭优先纳入低保,救济救灾也优先安排,对计生残疾家庭和贫困母亲开展慰问帮扶活动。妇联在实施“春蕾计划”中,优先资助独女户、二女户。区农委对独女户、二女户的贫困家庭予以项目优先、科技扶持、政策优惠等措施,区人设局对独女户、二女户免费提供就业信息,优先办理求职登记并免收相关费用,优先并免费介绍农村独女户、二女户父母或子女到企业就业,免费为放弃再生育指标的对象办理城乡居民医保,区社团办优先安排计划生育家庭 “改水改厕”项目,区检察院开展农村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共建,区拆迁办为计划生育家庭在安置中享受20平方米的优惠申购等政策等。
2、健全利益导向机制。我区在全面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中,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奖扶标准,对独女家庭和无子女家庭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50%,对独女考取大学的分别给予1000到5000元的奖励。到目前全区共有555名符合奖扶条件的群众分别领到每年720至2160元的奖励扶助金。累计发放各类奖励金1000多万元。
3、落实流动人口“一盘棋”工作。随着三山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区流入人口将大量增加,针对这一特点,区计生、卫生、公安、工商、地税、物业、住建委、市容等部门紧密配合,积极探索创新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工作新机制,在芜湖华电成立流动人口服务机制、在三华社区成立芜湖市首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站,不断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同时,建立了全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和安徽省全员人口流动信息化管理系统,依托网络平台,融管理与服务为一体,为育龄群众提供更为快捷、方便、优质的服务。
放眼未来,信心倍增。三山区人民正在擂响“实现省优,争创国优”主旋律,主动承接产业示范区转移,全面迈进小康社会,为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共建“绿色三山,魅力三山”,“打造安徽经济第一区”而努力奋斗。 (陆宗文)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