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起,在天坛、友谊等6家医院率先试点推行按病种分组付费。一改以往住院时花多少付多少的按项目付费方式,在常见的108个病组中开始实行打包付费方式结算医疗费。记者昨天从市人力社保局了解到,这种付费方式即日起经过三道门槛验收,预计半个月左右即可正式投入使用。但对患者来说,住院就诊流程和结算办法与以往没有任何变化。
探访:打包收费“没见”动静
上周五周六两天,记者先后来到了人民、北医三院等6家试点医院探访。
“应该是8月1号开始实行,目前还没有患者来咨询过这个问题,你还是第一个。”听到记者的询问,友谊医院客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而该院医保办的工作人员则称据他了解,先从北医三院开始。随即,记者来到北医三院,该医保办工作人员说“目前正在测试,待验收通过后启动。”在人民医院咨询处,一名工作人员回答说“你肯定是看新闻上知道的,现在还没开始实行呢,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也不知道,目前还没有人来问过这个问题”。此外,天坛医院、宣武医院和朝阳医院的医保办的工作人员均表示,不知何时开始实行这种打包付费方式,目前仍按单病种付费方式结算。对于新政策的具体实施时间,各医院说法不一。
需过三道“门槛”预计半月时间
所谓按病种分组付费,就是根据患者年龄、疾病诊断、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式、病症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等多种因素,将诊断相近、治疗手段相近、医疗费用相近的住院患者,分入若干病组予以定额付费的医保结算方式。目前本市根据实际情况共分出了650个病组,首批将在6家医院试行108个病组。简单的说,就是参保人员在试点医院住院后,只要确认归入某一病组,住院费即固定,最后不论参保人员实花费用高于或低于这个费用标准,医保基金均按定额标准向医院支付费用,超过或节余部分完全由医院自付或自收。
市人力社保局副巡视员张大发介绍,按病种分组付费的准备工作从7月已经开始,8月起将对3个环节进行验收,这也是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并维护参保人的合法权益,所以这些准备工作缺一不可,不能随意消减程序。待全部验收合格后,6家医院的按病种分组付费才启动。
首先,要验收各医院的查询和结算系统。之所以要建立查询平台,就是为了医院能够在病人一住院时就可初步判断其是否为入组病人,每个大夫都可自由查询,这样更便于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并控制病情。
其次,要验收6家医院的住院病例首页,符合率要达到95%以上。即日起,市人力社保局和市卫生局将组织专家对试点医院试行病种的病案首页填写合格率进行检查,准确率达到95%以上后启动试点。病例首页内容的准确性也就意味着医疗费用支付的合理性,是保证医、保、患三方利益的关键。
最后,要验收6家医院所做的108个病组的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必须经过卫生行政部门确认,才会启动新的结算程序,确保就诊质量。简单地说,就是参保病人入院确诊后,有一整套标准治疗流程,该做的检查、该用的药品要按照诊疗规范落实,确保质量不降低。
参保患者就诊流程无任何改变
“以上这些环节听着都很复杂,但都是医院和管理部门的工作,与患者无关。”张大发解释说,这三道门槛验收合格后才能正式按照病组付费方式结算,现在住院的病人还按照原标准付费。
实行按病种分组付费后,参保人员就诊流程、医保报销范围都不变,仍然按照现行的住院费用结算方式,持社保卡就医、实时结算。此外,现行的就医模式也不变,参保人员也无需事先选医院。
而实行按病种分组付费后对于费用结算来说,参保病人还可得到实惠,减轻医药费负担。如使用《药品目录》内的药品,不再区分甲类药品和乙类药品,均按甲类药品纳入报销范围;使用医保报销范围内的诊疗项目,也不再区分甲、乙类,均按甲类项目纳入报销范围,个人不再承担先行负担部分;患者实际治疗费用低于定额标准的,参保人按实际发生的费用支付个人负担的部分,不增加个人负担;实际医疗费用超过定额以上部分,患者个人不用负担。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