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旱地西红柿要比种花生每亩多收入2000元。”4月20日,里辛镇东马泉村支部书记艾丙成一边利用这场春雨忙着培育西红柿苗,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据了解,该镇北部10多个村,已确立了发展生态农业的目标,将重点解决钢城23万人口的菜园子问题。
工业产值占90%以上的里辛镇,农业一直是条“短腿”,制约了10余村约1.2万农民收入的增加。为此,该镇确立了“南部依托莱钢,发展钢铁加工区,东部依托棋山,发展生态旅游区,北部建设高效现代农业区”的长期规划。目前,南部钢铁产业加工区和东部生态旅游区已初步形成规模,而北部高效农业区却刚刚起步。
为“补长”农业“短腿”,该镇依托棋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展新农村“两新”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安置1500户、容纳10个村聚集居住的棋山人家居住区,并利用10个村的土地、山场资源,建设四个基地,即高效蔬菜基地、盆景园艺基地、以观光采摘为主的林果基地和以棋山柴鸡为主的家禽散养基地,成为以“棋山人家”为品牌的集旅游、高效农业、集中居住为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
针对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缺乏“绿色”意识的实际,里辛镇制定了旱地西红柿、白花丹参等标准化管理规程,对农民进行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病虫杂草无害化防治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农民按照绿色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同时实施“品牌战略”,目前正在积极运作注册“棋山”商标。东马泉村是里辛镇典型的山区村,三面环山,仅柏树林木就达900多亩,自然资源优越。针对农民长期习惯种植花生和地瓜的实际,里辛镇带领该村党员干部群众赴寿光、苗山白花丹参基地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确立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路,通过土地流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他们已经成立了莱芜棋山果蔬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410亩,购买旱地西红柿种子30000株,正在进行育苗,购买白花丹参苗24万株,并从寿光聘请了农艺师进行技术指导。
与东马泉村条件差不多的后朱山村、黄家洼村,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先后流转土地150余亩,建设冬暖式大棚22个,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8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钢城及周边地区菜园子之一 。(作者: 时玉田 邵明华)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