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几年,国家在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上,主要的方式是进行点对点直补。如,取消农业税、发放现金补贴。然而,犹如白血病人一样,光靠输血,没有造血功能,人不会活的健康,活的长久。
中国有9亿农民,以目前的国力财力还达不到按需分配的条件,直补只能说是一种福利、一种社会保障,而不是根本的谋生手段。因此,只有唤起自身的造血功能,农民才能真正富起来,那才是国家真正所希望看到的结果。因而,上至中央,下至市县的有关部门,开始在贫困村作试点,采取财政拨款+村民自筹的办法建立互助资金协会,由入会的股民享受贷款,鼓励有想法的农民能利用这部分资金去干点事业。可以说,这是国家支农政策的一大进步,是真正的从内因这个决定因素去解决问题。
事实上,当代的农村和农民已不再是几十年前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固步自封的小农,而是随着近些年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许多农民早已看到解放思想力争上游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当一些人认清,仅仅依靠种自己那点责任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解决不了钱袋子的鼓瘪问题。要么搞养殖,要么搞规模种植,唯有如此才能赚到钱,赚大钱。而互助资金的到来便如春雨一般贵如黄金,它将人们渴望致富,憋足了创业的劲头一下子引爆。
仅就试点之一南皮县穆庄这个贫困村来说,就有78户入股,占到全村的80%以上。村民周立杰和田国胜合伙办养鸡场,联合11户,向互助资金协会贷了3.3万元,解了燃眉之急。紧随其后,有意搞养殖的村民急速增多,仅一年多时间,报名的就达到了8家。农民们此时却抱怨可贷资金太少,每户每年最多才能贷5000元,这哪解得过渴来?难怪周、田两人贷3万元竟要联合11户。为此,南皮扶贫办因势利导,与银行联合,使得入股农户最高可贷到3万元。结果,齐屯子村48户入股,有24户准备搞养殖、烧炭等项目,居然一共提出贷款申请59万元!
然而,凡事越在火热的时候越要清醒头脑,好的东西一问世,必定有破坏因素出现。尽管关于互助资金的管理国家已经研究部署得十分谨慎和细心,但仍然难说十全十美,没有纰漏。正如南皮扶贫办主任刘金忠所说,我们最怕的就是资金流失和运行不畅。如果有人故意贷而不还或者想出种种卑鄙的方式恶意圈钱,目前还缺乏有效的制裁措施。而一旦出现那种情况,就必须停止运行,将财政拨款冻结收回,用做村上的基础设施投入。如果到了那种地步,互助资金就成了死钱,从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农民彻底摆脱贫困,更谈不上提升村庄的整体实力。这个满载着国家美好意愿的互助资金协会只能面对夭折的现实,使落后的依然落后,贫穷的依然贫穷。
所以说,农民朋友们,你们一定要有警惕性,在放、还贷,推举协会管理班子等问题上,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保着这个互助资金协会健健康康地“活”下去,造福自身,惠及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