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报道
形成金融机构与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
时间:2009-10-30 09:06:48来源:[标签:出处]作者:马帅
记者:浙江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金融创新也很活跃,浙江金融支农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傅祖蓓:浙江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并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同样,浙江也在探索构建适合当地经济特色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商业化经营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大力拓宽服务领域,加大信贷投入,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壮大了金融机构的实力,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

总的来说,浙江具有经济发达、政府支持力度大、信用环境较好、农民敢于创业等特点,通过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引导和服务,通过金融机构的不断创新和加大服务力度,浙江农村金融正在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记者:浙江“三农”金融服务体系是如何布局的,是否有充足的基层服务网络?

傅祖蓓:目前浙江已形成以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主,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为辅的支农金融服务体系。

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有直接面向“三农”服务的县及县以下营业网点594个,占全行营业网点的60%,县域机构的员工超过1万人(占员工总数的54%)。去年末,全省农行各项贷款余额2187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91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7.47%。

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现有3832家网点,去年末,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764.75亿元和2766.09亿元,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为5.54%,资本充足率为14.04%,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显著改善,支农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记者: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包括信用社在内的各种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傅祖蓓: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作用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开发更多支农新产品,更主动地送金融服务下乡都是金融支农的重要内容。在银监局的推动下,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开拓创新,奋力进取,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层次,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各自的支持重点,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农村金融需求。比如,农行浙江分行确定了六大重点支持领域:支持县乡公路、广播电视、电信宽带、水电建设、农民新村、超市连锁店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支持农产品加工延伸到支持产前农业生产资料和产后农产品加工、贸易等全过程;支持县城和中心城镇建设以及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市场化运作、还款来源可靠的公共工程项目;支持区位优势好、辐射范围大、管理规范的大型商品批发或专业市场、特色市场;支持小企业和特色资源开发,培育新农村新的经济支柱产业;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总体要求,继续保持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

记者: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农民贷款难一直是个难题,浙江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有哪些方面的创新?

傅祖蓓: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我们一直在研究实践。主要推动农信社加强信用村镇和信用户建设,尽量提高小额贷款覆盖面,满足广大农民的基本金融需求。去年浙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小额信用贷款累计支持农户257.3万户,户均贷款4万元,贷款有效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信用村镇的农户和其他村镇的信用户凭信用证、贷款证在农村信用合作机构的柜台上就可办理贷款,就像储蓄存取款一样方便,不需要抵押和担保。经济相对发达县(市、区)的农村信用社对一些信用特别好的信用户还提高了授信额度,如嘉善地区提高到10万元。我们今年还推出了“百千万工程”,即在2007年增加100亿授信贷款、建设1000个信用村、增加30万个信用户。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