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2月02日13:54羊城晚报陆志霖 字号:T|T [导读]业界人士披露“漏网之鱼”,乳制品市场复苏遭遇不利影响。有分析人士指出,上下游供需关系的失衡,可能也是导致此次一些企业铤而走险、违规使用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原料的一大原因。
本报讯 羊城晚报记者 陆志霖 报道:时隔一年多,含三聚氰胺的乳制品又被曝重现市场,全国开展检查整顿工作。刚缓过气来的乳品市场又重新被三聚氰胺的阴霾所笼罩。
一年整顿取缔6377个收奶站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乳品上下游行业经过了整整一年的整顿。据统计,至年末,已有6377个收奶站被取缔和关闭,目前全国的生鲜奶收购站存留至1.4万余个。“收奶站往往是牛奶造假的重要环节,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中。对收奶站的重拳整治,是杜绝和防止牛奶造假和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关键,经这一年的清剿与整顿,奶源的质量安全比以前已放心许多了。”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表示。
但整顿了奶站似乎并没完全杜绝“毒奶粉”。据悉,目前发现的问题乳制品使用的都是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原料。
“这是一大遗憾。”王丁棉表示,政府在对整个事件的整顿和追查过程中,还存有一“死角”未能引起重视,致使还有一大批存放在奶粉经销商手上的高含量三聚氰胺奶粉成了“漏网之鱼”。“有福建一饲料商透露,2009年6月份时奶粉经销商手中仍库存6—7万吨三聚氰胺含量高达60%—70%的奶粉,而这些有毒奶粉当时正想向饲料界低价抛销。”王丁棉说,此批数量如此之大的“毒奶粉”的最终流向是一个谜,也许这是祸根。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