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种子管理总站关于严格控制杂交
各市、州种子管理站(局):
在全省种子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为保障农业用种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2006年以来,全国杂交玉米种子连续三年供大于求,种子价格从高走低,商家利益分化,多数种子公司陷入了资金枯竭、举步维艰的境地,阻碍了种子产业发展。从2007年开始,我省通过省上正确引导,加大调控力度,淘汰和压缩市场容量小、经济效益差的品种,稳定和扩大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的品种,连续两年使杂交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左右,产种量5亿公斤左右,河西制种基地激烈竞争的局面得以有效缓解,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趋于理性发展,为稳定全国杂交玉米种子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9年全国杂交玉米种子市场形势虽有好转,但仍属供大于求的局面,预计将剩余种子5.3亿公斤,占大田用种量的39.1。
最近,我站接到各地反映,受种子市场好转的影响,大多数种子企业不顾自身生产能力,盲目扩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面积,预计全省将超过150万亩,种子将大量积压,种子质量无法保证。农业部要求我省控制杂交玉米种子生产面积,以稳定全国种子市场,促进杂交玉米种子产业良性发展。为了防止2006年杂交玉米种子严重积压的局面重演,引导企业理性安排生产,确保我省种子产业健康发展,现就有关问题紧急通知如下:
一、加强宏观调控管理,控制生产面积。各市、州种子管理站(局)要加强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规模的宏观调控指导和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形势控制生产规模,避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重大损失。2009年全省杂交玉米种子生产面积控制在120万亩以内,其中张掖市控制在70万亩,酒泉市控制在10万亩,武威和金昌市控制在30万亩,其他地区控制在10万亩。
二、加大引导教育力度,提高企业风险意识。各市、州种子管理站(局)要及时召开专门种子生产会议,对种子企业广泛进行引导和教育,分析2009年供大于求的种子市场形势,提醒种子企业提高风险意识,规范和引导种子企业理性安排种子生产。
三、严厉打击无证生产,保持正常生产秩序。为了控制生产规模,加强基地管理,各地要严历打击无证生产和超范围生产行为,要把打击无证生产、超范围生产行为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和核心,以专项整治工作为切入点,采取上下联动、点面结合、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办法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对无证生产和超范围生产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对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及处罚的案例及时进行宣传报道,提高专项整治的震慑力和影响力,力争使这一不良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抓出实效。各级种子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切实担负起规范种子生产秩序的责任,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抓好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规模控制和生产秩序专项整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层层制定责任制,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确保抓出成效。各市、州要对所辖县(区)加强督查,确保任务的落实。省上将成立督查组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监管不力、出现问题的市、县将在全省进行通报批评,并停止其种子工程项目的申报。播种结束后,各地要认真统计杂交玉米种子生产面积,总结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规模控制工作完成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形成文字材料于5月10日前上报省站。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评论 |
|